2025年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共卫生风险提示,警告当前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已呈现出与 2004-2005 年全球大流行前相似的早期预警信号。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在我国,由广东佛山境外输入引发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已出现跨省外溢,全国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而这背后却是小小的蚊子搞的鬼。嗡嗡作响的蚊子可不只是让人痒痒那么简单,带的“货”却很凶险,它们可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引起本次广东疫情的媒介-白纹伊蚊
暑期是旅游旺季,出门旅游、探亲访友,若不注意防蚊,就可能被这些蚊子“叮”上,带来健康威胁,因此做好个人防护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环。
基孔肯雅热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皮疹和剧烈关节疼痛(患者常因疼痛 “弯腰佝偻”,病名便源于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登革热
由登革病毒引起,同样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典型症状为 “高热 + 三痛三红”:突发高烧,伴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眼球后痛(“三痛”),以及面部、颈部、胸部潮红(“三红”),还可能出现皮疹。
寨卡病毒病
由寨卡病毒引起,由伊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为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痛、头痛等,通常 4-7 天可自愈。但孕妇感染可能通过胎盘传播,导致胎儿畸形(如小头症、脑瘫),需特别警惕。
其他需注意的蚊媒传染病,如由按蚊传播的疟疾、伊蚊传播的黄热病等,也需要注意。
出行前:做足“功课”
⏩查疫情:通过中国疾控中心、WHO 或当地疾控部门,了解目的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情况,特殊人群(如孕妇)可根据风险调整行程。
⏩备物资:穿浅色、宽松长袖衣裤减少暴露;备好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去黄热病高风险地区提前 4-6 周接种疫苗,去疟疾高发区咨询医生备抗疟药。
⏩选住宿:优先选择有纱门纱窗、空调、备用驱蚊产品的住所。
旅途中:时刻 “防咬”
⏩户外防护:伊蚊白天吸血,早晨和近黄昏活动特别频繁,活跃期段应避免在树荫、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外出穿浅色宽松长衣裤,在暴露皮肤和衣物上喷涂驱蚊剂。
⏩室内防蚊:使用纱窗、纱门阻断蚊虫进入,可用电蚊拍、蚊香、电热蚊香液、蚊帐等防蚊灭蚊。
⏩症状早处理: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立即就医。
返程后:持续“观察”
⏩主动申报:入境时如果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主动向海关申报,配合检查。
⏩健康监测:回家后 2周内做好健康监测(不同疾病潜伏期不同),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做好防护后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及蚊虫叮咬史,方便快速诊断。
⏩做好防蚊:无症状感染可将蚊媒病毒带入社区导致本地传播。清理家里的积水(花盆、水桶等),不给蚊子在家“安家”的机会,保护家人健康。
夏日出游,开心之余更要守护健康。做好出行前的准备、旅途中的防护、返程后的监测,全方位防蚊控蚊,享受旅途快乐时光。
/健康科普
供 稿:刘曜
审 稿:刘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