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支持,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组织开展的“我与家乡的野生动物朋友”野生动物实践调查探索活动圆满收官。活动得到了云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及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的大力支持与协作。
本次活动于今年暑期在云南昆明、四川成都、上海三地相继开展,共60余名青少年深度参与。各地活动充分结合本土特色,为青少年提供了沉浸式的自然体验和生态教育。
在云南昆明,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在标本世界中探究生物多样性,动手制作“电子昆虫”;在翠湖生态文明展厅听专家讲座,深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理解;在动物园实地观察热带与草原动物的行为习性,了解其生态角色。
参观博物馆
以真实标本为蓝本设计制作电子昆虫
实地观察并听取专家讲解
在四川成都,孩子们通过专业导师讲解,系统学习蝴蝶知识,亲自参与蝴蝶饲养;夜幕降临后,孩子们深入白河湿地公园夜观,成功找到黑蚱蝉、四川狭口蛙等动物踪迹;孩子们还开展了湿地鸟类观察和昆虫知识学习及标本制作等活动。
孩子们参观博物馆
孩子们参与夜观活动
孩子们学习昆虫知识
在上海,孩子们近距离观察了小爪水獭、貉、獐等本土物种及其栖息环境;寻找并认识灰喜鹊、珠颈斑鸠等鸟类;还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它们环境里的植物,尤其是乡土植物;通过小组讨论、搭建乡土动物家园陶土模型等活动,增强了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理解。
孩子们参观乡土动物区并听老师讲解
搭建乡土动物家园陶土模型
上海活动合影
本次三地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专家讲解、科学记录、生态手工、专题研讨及成果分享等丰富形式,引导青少年亲身体验自然,深刻理解本土物种、栖息地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鼓励孩子们关注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来源: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编辑: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