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俗话说“一鸽胜九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调整,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的肉鸽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作为全国肉鸽的主要消费市场,上海每年要吃掉超过 3000万只肉鸽,然而这些肉鸽大多来自上海以外的地区,上海也缺少属于自己的本土肉鸽品种(配套系)。
不过这一现状目前已经得到了改善。如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金皇鸽业有限公司合作,“十年磨一剑”培育出的“申王1号”肉鸽品种(配套系)凭借高胸肌率、高产蛋量以及稳定的遗传性能,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鸽业“新星”。
“育种工作从2015年开始,我们在前期市场调研中发现,相比广东地区喜欢的鲜嫩口感,上海人更喜欢肉质紧实、生长日龄稍大的乳鸽,而且更爱吃鸽子的胸这一部位。此外,市民对外观和屠宰后的表皮整洁程度也有要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肉鸽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专业组组长姚俊峰博士表示,“在我们看来,这应该是一只羽毛洁白、体型适中、肉质紧实、胸肌饱满且屠宰后通体干净,烹煮后味道鲜美的鸽子,还要有较好的繁殖性能。”
为此,育种团队选用欧洲肉鸽和卡奴鸽作为基础,两者的优良基因相互融合,培育出兼具高繁殖力与高产肉率的肉鸽配套系。团队通过科学杂交组合,充分发挥杂种优势,使“申王1号”的核心指标优于市面主流品种。姚俊峰介绍,28日龄的“申王1号”乳鸽体重能达到630克以上,屠宰后也能达到520克以上,对标欧洲肉鸽这一全球推广数量最多的品种也更为出色。对于团队要求的胸肌饱满这一点,检测下来胸肌率数据是28.8%,也是显著优于同类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申王1号”的胸肌率这一指标,团队创新建立了一套胸肌厚拟合胸肌重的鸽胸肌表型测定技术,同时运用基因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提升选育效率。“通过B超无损测定胸肌的重量,能够极大减少因为屠宰而造成的优势个体损失,拟合度达到92%以上。”团队还建立了肉鸽胸肌分子选育的新方法。姚俊峰表示,这一方法将来还能应用在其他纯系肉鸽的胸型选育上,可以极大提高选育精度。
去年,在市农科院举行的小范围品鉴会上,“申王1号”一亮相就获得了市民及专家的好评,“我们现场用了盐焗和煲汤两种做法,都只用盐来调味,一开锅盖整个会场飘香。得益于这个品种的肌间脂肪含量高,烧好的鸽子肉质鲜美、香味出色。”姚俊峰说。
“以前肉鸽品种要从国外引进,再生产父母代(配套系),不仅价格高,而且时间一长,育种性能退化,生产出的商品鸽也就越来越差。”姚俊峰表示,“申王1号”为我国肉鸽种源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对解决肉鸽种源“卡脖子”问题至关重要,“哪怕未来没办法从国外引进,我们自己也能选育、生产。”
金皇鸽业作为配套系的繁育基地,将持续培养市场认知度,推广以“申王1号”为代表的优质肉鸽配套系,让鸽场、养殖户能够凭借这些配套系生产优质乳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据悉,目前,“申王1号”已在金皇鸽业的养殖基地得到规模化推广应用,并逐步向长三角等周边地区辐射。未来,这一品种将带动更多上海好鸽“飞”往更广阔的市场。
文/图:陈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