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开渔季”到了!这份尝“鲜”指南快收藏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8-19 22:25:10

近日,东海伏季休渔期部分解禁迎来“小开渔”,梭子蟹、红虾等海鲜重返市民餐桌,那滋味就是一个鲜!如何挑选新鲜的海鲜?怎么烹饪健康又美味?“宁宁”带你了解。


“小开渔”和“大开渔”是中国东海地区伏季休渔期分阶段解禁的渔业活动,主要区别在于解禁时间、作业渔船类型及捕捞种类:“小开渔”通常在8月初允许部分渔船(如刺网、拖虾类)出海,捕捞梭子蟹、红虾、小黄鱼等特定海鲜;“大开渔”则在9月中旬全面解禁,所有渔船均可作业,捕捞范围更广。

想吃新鲜海鲜,怎么挑?

鱼类



新鲜鱼的鱼鳃应具有海鱼的咸腥味,且无异臭味;鱼眼清澈透明,眼球完整饱满稍向外凸;鱼肉坚实有弹性,用手指按后凹下去的地方会立即恢复。

蟹类



选蟹时要选蟹壳青而蟹腹白的;新鲜的蟹类将其翻过来,能迅速翻身;用手触碰蟹眼,眼珠灵活转动,或是口吐泡泡,发出声音。


贝类



新鲜贝类有轻微海腥味,外壳光亮,一般闭口,贝类的舌头偶尔能伸出来,轻轻触碰会快速关闭。挑选贝类时,若饲养的水质出现浑浊且污泥很多,说明不新鲜。


虾类



新鲜的虾,体表和腹肢不发黑,头部和表面不发红,头、胸甲与虾肉连接在一起,不易用手剥开。养在水里的活虾,用网去捞时,游得越快越新鲜。


提醒:海鲜尽量不要买多,现买现吃最好。一次吃不完,可以分装成小份,放入冰箱冷冻室储存。

如何营养安全吃海鲜?

做法多样,锁住本味最佳


海鲜的做法有很多种,可以清蒸、水煮、炖煮、爆炒、烤制等,每一种做法都有其独特的口感。


蒸煮是最常见的做法,突出海鲜原始鲜味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成分。搭配葱姜和醋可以去掉海鲜的腥味,增加口感和鲜味。

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处理海鲜的刀具、案板、盆碗等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冰箱内的生熟食物也要注意分区域存放。

煮熟煮透最安全


很多人喜欢吃生腌,这虽然保留了海鲜的原汁原味,但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可能存在寄生虫风险,还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等致病菌,即使放了白酒和芥末,也无法彻底杀死寄生虫和致病菌,容易导致食物中毒。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煮熟煮透。

尽量不要隔夜吃


螃蟹、鱼类、虾类、贝类等海鲜都是高蛋白食物,隔夜后容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还容易损伤肝、肾功能。

被海鲜划伤及时处理


处理海鲜时戴手套,如果不慎被划伤,要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将血挤出,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诉医生有接触过海鲜。

海鲜营养价值虽高四类人群要慎吃

海鲜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同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有助于维持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建议每周摄入鱼、虾、贝类等水产品1—2次,成年人的摄入量为300—500克。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类人群一定要慎吃海鲜↓↓

过敏人群


海鲜过敏的原因是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化学介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抗体抗原共同作用,人体就表现出过敏症状了。因此,过敏体质者应该谨慎食用海鲜。


痛风患者


海鲜的鲜美味道主要源于其丰富的嘌呤,痛风或高尿酸患者要谨慎控制摄入量,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此外,大量饮酒会使得嘌呤加速生成尿酸,且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因此海鲜和啤酒不建议一起食用。

消化功能差的人群


海鲜属于寒凉食物,对消化功能差的老人、小孩和胃肠道疾病患者来说,大量食用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容易发生腹痛、腹泻,最好不要一次大量食用。


甲亢患者


甲状腺功能亢进人群需严格限制碘的摄入。贝类、虾皮等海鲜的含碘量较高,经常食用可能会加重甲亢症状,导致复发;小黄鱼、带鱼、基围虾、梭子蟹等海鲜的含碘量不高,可少量食用。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千库网

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一套、科普中国、健康中国

整理:毕扬静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