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小昆山镇人大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通过机制创新、阵地活用、多元联动,发挥代表自身优势,不断强化实践站平台的政治引领功能,推动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小昆山镇基层实践站迭代升级建设提质增效,实现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双提升。
阵地多维延伸
精准对接需求筑牢民主根基
小昆山镇人大以基层实践站为核心,构建“1+3”模式,即1个镇级实践站带动3个居民区示范联系点,每月定期开展活动,每季度组织“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形成“收集-反馈-跟踪-回应”闭环,全面收集社情民意。同时,以实践站融入党群阵地为契机,发挥“书记+代表”双重身份优势。这类代表结合自身工作领域,带着具体议题进入实践站,让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比如在社区规划、服务优化等方面,代表们从更全面的角度提出建议,推动工作开展。2025年上半年,小昆山镇人大累计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2场,成功解决了社区户外晾衣架增设、凉亭改造等群众身边的“小事”,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民主触角延伸到了基层的每个角落。
活动多元创新
突破群体局限激活民主活力
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实践站受众群体覆盖面,不断强化实践站平台的政治引领功能,小昆山镇人大结合暑期未成年人教育,打造“童眼看人大”等特色品牌活动,邀请社区内的镇人大代表走进实践站,通过多种形式让青少年了解人大制度。在专题讲座上,代表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人大的职能、代表的工作等内容;在场景模拟中,青少年扮演代表和选民,体验人大工作的流程;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大家自由提问,代表们耐心解答。在模拟接待过程中,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了不少“一米高度”的民生建议,这些建议也均由代表专项跟进反馈。多元化的活动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民主素养,种下制度自信的种子,也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能。
监督多向发力
跳出单一模式回应民生期盼
小昆山镇人大创新“335”工作法,在“三带三进”工作机制基础上增加“围绕重点经常督”“跟踪结果真实评”等环节,通过“听、议、办、督、评”五步流程实现监督闭环。推行民生实事项目“挂图监督+二维码意见箱+媒体监督+代表专项监督”多维模式,通过挂图监督让项目进展一目了然,设置二维码意见箱方便群众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媒体监督进一步扩大了监督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并增设13名人大代表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监督员,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推进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确保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落细落实。多向发力监督,推动解决了大港片区停车难、社区健身器材损耗大等民生问题,让群众的诉求都能得到回应和解决,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热情,也让群众感受到了监督的实效,增强了对人大工作的信任。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