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小手牵大手共探红色记忆,从主题展解码抗战精神

转自:徐汇通 2025-08-18 17:56:20

日前,“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宋庆龄主题图片展”在宋庆龄文化空间展出。徐汇区湖南街道联合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组织导赏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

学生与家长从影像了解宋庆龄

现场,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与推广专员傅尧峣结合多媒体影像,生动讲述图片背后的历史故事。展览第一部分聚焦宋庆龄在上海的抗争足迹。一幅宋庆龄在断壁残垣前的照片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照片中,她手捧一枚未爆炸弹,背景是1932年2月6日的真如前线。

“宋奶奶为何要与炸弹合影?”傅尧峣的提问引发热烈讨论。“是向世界宣告不怕侵略者的炮火!”“是要表抗战到底的决心!”孩子们的回答直击核心——这张照片正是宋庆龄以无畏姿态激励国民众志成城、反抗侵略的生动写照,也呼应了展览“中国是不可征服的”的主题。

一张张照片展现了宋庆龄在上海的那段岁月

1937年,宋庆龄从上海转移至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展览第二部分通过珍贵史料,展现她如何向世界宣传中国抗战的艰苦卓绝,并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募集大量国际援助的壮举。

一张绿色毛毯的照片让孩子们驻足,这是保盟捐赠给新四军的物资之一。这段历史让孩子们明白,保盟不仅是物资输送的通道,更是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友谊桥梁”。

1942年,宋庆龄在重庆冲破重重阻挠与严密监视,重组保盟中央委员会,继续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事业争取物资支援。展览最后一部分,一架大型X光机的照片引发好奇——这台比飞机门还大的设备,如何运抵延安?

“拆了飞机门!”一位男生的回答得到肯定。原来,这是1944年宋庆龄多方奔走,在史迪威将军协助下,将设备拆解后通过拆改舱门的飞机运送,最终安全送达延安。孩子们惊叹之余,更深刻体会到战争年代筹措物资的艰辛,以及宋庆龄为抗战胜利付出的非凡努力。

中国福利会的前身正是宋庆龄创建的保盟,数十年来始终致力于妇幼事业、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工作,延续着她的理想。参与活动的准中学生小朱感慨:“虽然了解二战历史,但宋庆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事迹让我震撼。信仰的力量支撑她不畏艰险,这正是我们青少年需要的人生灯塔。”

据悉,湖南街道多年来深耕爱国主义教育,构建“红色宣讲矩阵”,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和“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每年暑假,街道整合优质资源开展特色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树魂立根。

(记者:奚亮,编辑:孙清渠,来源: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