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多方力量推出青少年延学计划,为企业和商户解决双职工孩子“假期没人管”的问题;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将墙内居民需求和墙外商户资源进行有效对接,拓宽商户推广渠道,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邀请外卖骑手、通勤白领、商户等各类主体共同发现问题、商讨对策、寻求治理路径,提升城市风貌……
闵行区自开展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以来,持续发挥网格“桥梁”作用,通过探索建立与各类商户主体间的沟通机制,推动政府各类服务举措落地见效。不断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商户发展需求与生活需求,主动靠前一步,为“小个专”排忧解难,营造宜居宜业、安心经营、放心消费的良性生态。
帮忙“带娃”,还帮赚吆喝
双职工家庭衍生“孩子没人管”的难题让不少家长愁眉不展。一边是放不下的工作,一边是独自在家的孩子,“看护真空”成了民生痛点。针对这一现象,各综合网格迅速行动,通过走访排摸,快速了解辖区内商户个性化需求,依托党建联席会议等平台,推动各方力量帮助商户解决“心头难”。
颛桥镇立足工作实际,多元参与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格党建联席会议,综合网格牵头联合镇总工会、妇联、团委、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推出“HappyBaby”青少年延学计划,开设绘画、编程、非遗手工等20余门兴趣课程,丰富儿童课余生活,为商户解决后顾之忧。结合商户资源联合开展春秋游远足研学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家庭+网格”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联合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北桥小学,安排商户子女共同参加学校“年级小队+每月主题”特色课程活动,通过“红色教育+非遗实践”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研学中可触可感。
活动受到欢迎,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辖区内7个居民区、2个新型居住社区依托网格党群服务阵地,积极联动商户及新兴领域群体开展科普宣教、“非遗”文化和亲子服务活动,“网格搭台+多方参与”,商户利用自身优势,向社区居民提供优惠商品和公益服务,商居关系进一步提升。
梅陇镇“花式搭台”多措并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针对商户提出的互动平台和联动活动的经营需求,梅陇镇积极延伸和拓展阵地功能,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配套活动吸引设摊,拓宽商户推广渠道。充分利用阵地空间资源,打造“爱心小集市”、开展“XIN悦南方一起趣运动”亲子运动会等活动,现场开辟专区用于商户设摊,邀请街面有机蔬菜店、面包店、伸博口腔、中医养生馆等“小个专”商户入驻,增加商户直面潜在客群的机会,助力商户更好推广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整合资源走进墙内,促进商居良性互动。网格牵线Lalastation商业广场,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开展“春日开新企划”活动,走进小区围墙内,通过以书换蔬、宠物护理、产品推广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和生活便利,推动了商圈和居民区的良性互动。借力线上平台流量,撬动线下客流资源,借助今日闵行、梅陇党建、人文梅陇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小个专”商户信息,邀请本地流量博主探店并制作短视频投放宣传,以线上流量撬动线下客流,为“小个专”拓宽宣传与经营渠道,让居民消费更安心,形成商户发展有动力、群众消费有保障的营商生态。
我搭台你唱戏,创造宜业环境
闵行城市环境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但有些区域仍存在“疑难杂症”,影响企业和商户的正常经营。综合网格创新工作方式,结合多方力量,破解各类难点,体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新虹街道通过“四人小组”提升商圈整体风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道路两侧为非机动车禁停区域,由此造成的停车不便严重影响商户经营。街道枢纽网格牵头城运中心、城管、营商办(工作站)等建立“四人小组”开展多次走访座谈,将问题攻坚重心放在解决非机动车停放管理上,明确解决时限,推动各方联动解决问题。
创新管理模式,小组依托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利用“一事一议”机制开展非机动车停放专项治理,将“四人小组”模式延伸至商户、楼宇等社会力量,请外卖骑手、通勤白领、商户等各类主体共同发现、商讨和落实非机动车停放的治理路径,最终形成多方认可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在申虹大厦、泰虹路—兴虹路东南角、苏虹路—申滨南路西南角等周边增加6处共享单车停放点;在虹桥绿谷广场、虹桥正荣中心(南区)增加2处外卖车辆临时停放点;在冠捷大厦南侧、申兰路东贵宾厅南侧增加2处社会车辆停放点,进一步方便市民及外卖骑手停放非机动车。
“四人小组”定期开展常态化巡查工作,及时告知相关商户员工、外卖员、快递员非机动车相应的停放区域及其划分标准,动态征询不同人群合理需求并进行优化调整,将原先非机动车禁停区打造成非机动车管理示范区,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江川路街道打造沿街商户一米“风景线”,打造美丽街区升级版。永平路作为全区首条一米线“外摆位”试点路段,在综合网格的牵头协调下已有12家商户参与外摆改造。考虑到该区域同居民区间距离适当有利于避免扰民,在收集商户意见后,网格协调管养单位加大绿化修剪、公共部位维修响应,焕新打造永平路“美丽街区”2.0升级版。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优生态,综合网格牵头的攻坚小组多方听取街区商户和周边居民诉求,统筹将街区商户经营难、周边消费场景少等问题纳入美丽“一米线”改造并将沧源街区备案增设为设摊特色点,合理拓展商户设摊开放区域。“绿植隔离带+统一店招”模式合力打造的特色商业街区,激发了消费活力,响应居民对城市“烟火气”的期盼。
坚持党建引领“路管会”自治模式,探索自治共赢新路径。以党建引领“软法”自治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配套推行“积分制”评价机制;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市容绿化专家同商户代表、居民代表及街道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协商。另健全商户约束机制,面向试点街区商户统一发布《市容优化环境操作指南》,签订《美丽“一米线”自治共治承诺书》,明确管理责任与经营规范,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局面。
从“多头跑”到“一次都不用跑”
以往商户往往需要跑多个部门完成注册和备案才能正常经营,并常因材料不全条件不符导致流程卡顿。闵行区各综合网格通过服务前移,积极推动涉及审批备案的部门主动沉网入格、了解情况,为商户办理各项工作手续提供方便、提升效率。
马桥镇创新“新店开业必到、门店装修必到、商户需要必到”“三必到”工作法,将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至网格“最后一公里”,主动上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商户需求,搭建“党组织—商户—群众”紧密联系纽带,推动网格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依托书记热线、商户群、综合网格治理群形成“线上收集诉求—线下快速处置—结果反馈闭环”的工作流程,构建起高效“问题+需求”清单响应处置体系。针对商户反映的清洁服务费争议、店面租赁咨询等问题,联动商圈党支部、物业、镇资产公司等协同解决;对窨井盖破损、门前积水、行道树遮挡招牌等隐患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协调职能部门限时处理,实现问题“即发现即解决”。
除了解决问题,网格还强化服务延伸与源头预防,开展政策宣传、资源对接和风险排查。新店开业时提供营商政策指导,门店装修时请职能部门给予合规建议,商户有需求时对接公益服务、营销渠道等资源。结合处置案例总结经验推出银春综合网格商户营商宝典,将单一问题解决升级为系统性服务优化。截至目前线上微信群收集解决问题16个,5191赋能热线解决35个,书记热线解决4个,商户感受到党组织服务的温度和效率,对网格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与日俱增。
浦锦街道通过“娘家人”进网格,让商户实现开店“一事无忧”。锚定材料最简、跑动最少、时效最快、服务最暖目标,综合网格牵头,会同街道管理办、营商办、综合执法队等相关部门开展上门问需工作,对新入驻商户第一时间全覆盖走访,全面了解各类问题和需求,截至目前共收集商户各类问题和需求60余件,形成餐饮选址、装修备案、生活垃圾收费、装修垃圾清运等6项新商户最关心问题清单,在商户开业筹备期、经营续存期、闭店撤离期都有了明确的个性指南。
街道综合网格创新街区快办制度,推动“锦心办”服务锦囊并提供18项服务清单,建立“商户预约—网格牵头—部门上门办理”工作流程,定期汇总商户需求,职能部门集中前往商户店面现场办理业务,商户从“多头跑”变为“一次都不用跑”,目前已有30余家商户享受到户外招牌、装修备案、装修垃圾清运的上门备案服务。“跑断腿”的迷茫、“多环节”的等待、“踩了坑”的风险成为过去。
街道从顶层设计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网格治理格局。依托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召开综合网格临时党支部与各级党组织沟通见面会,综合网格临时党支部与医院、学校、企业等单位研究共建项目,推出律师走进商户、医生走进商户等7个特色共建项目,商户感受到政府的暖心服务,进一步促进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网格治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