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的莎车,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强烈的紫外线下,莎车县人民医院新大楼上“上海援建”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来自浦东的7名援疆医生汇入医院的日常,静水流深,在一个一个普通的日子里给莎车带来健康的力量。
刘超博:脑动脉瘤的“拆弹专家”
培养一个能做脑动脉瘤手术的医生至少需要10年。来自上海市浦东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刘超博是第一个能为脑动脉瘤“拆弹”的援疆医生,在给莎车当地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他还需要南疆、北疆到处跑,“没办法,新疆太缺脑动脉瘤手术技术了,很多医院都希望我去支援、带教,我深感责任重大。”刘超博说,作为莎车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他已经带教当地医生掌握了这项“高精尖”技术。
8月14日上午,一台罕见的颅内后循环巨大动脉瘤手术在新大楼的导管室进行,造影显像下,只见患者的脑血管如同方便面一样卷曲蜿蜒,刘超博指出,“颅内后循环巨大夹层动脉瘤其实非常罕见,但是来新疆后这已经是第4例,而且新疆的患者血管比内地患者曲折,导丝更难通过。”发生脑动脉瘤就意味着患者的血管有毛病,在有病的脑血管里穿行,一旦血管破裂,很难有回旋余地,就像踩着悬空着的钢丝去扫雷,对主刀医生是极大的考验。
莎车县人民医院神经科是一支很有上进心的队伍,这台手术吸引了好几个当地医生前来观摩,在导丝迂回穿越回旋的血管时,大家屏住呼吸,像海绵一样把上海专家的每一个动作吸收了,待到手术成功完成,大家又缠着刘超博讲解。刘超博则在屏幕前一步步回放手术细节,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解答问题。
张小刚:新技术阻断心脏疾病的过程
原定的采访,被一个个突发事件打断——阿迪力医生的冠脉手术遇到了难点,需要来自周浦医院的心内科援疆医生张小刚上台帮忙;一位患者突发状况,紧急呼叫支援……当天下午,泽普县还有6台手术等着张小刚去做,实在没办法,他搬出当地医生苏洁来接受采访。
苏洁入职莎车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时,正好是第一批浦东援疆医生来到莎车的第一年。她说,“那时候我们只会溶栓,手术是零。经过一批批浦东援疆医生接力,如今我们已经能自己主刀装支架、装起搏器、做先心病手术,救命已经没问题了。”2015年,苏洁到周浦医院进修,科主任宁忠平教授的一句话让她震撼——等到发生心梗再做手术就晚了,如果能发展电生理亚专科,阻断心脏病的过程,就能获得更好的人生。
援疆医生选派是“双向奔赴”,莎车方面提需求,浦东根据自己的情况“照单”选派医生,张小刚就是带着“射频消融”技术而来的“定制”医生。苏洁说,小刚特别好,很多个深夜,“我急诊手术时遇到困难,只要一声‘你赶快来,要不这个病人就要死给我看了’,小刚一定会在5分钟左右飞奔而来,解脱手术困境。”援疆医生全部住在医院隔壁,24小时为生命护航。就在当天,张小刚完成了莎车的工作后,赶赴泽普,6台手术完成的时候已经是子时。
童进东:产妇因血管外科技术保住了子宫
上海市浦东医院血管外科医生童进东是7个援疆医生中唯一的“70后”,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童老大”,不巧的是,他正好回上海了,他在当地的学生、莎车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副主任李永明讲述了“童老大”的援疆故事。
“莎车县人口出生率较高,去年有一万多个婴儿降生,发生产妇大出血的几率就比内地高。一旦无法止血,为了挽救产妇的生命,只能切除子宫。”李永明是前几批援疆医生的高徒,在和浦东老师的交流中,得知血管外科技术可以阻断产妇大出血急症,因此他在2023年底赴浦东医院血管外科进修,结识了“童老大”。2024年10月,童进东就被派往莎车,一到医院,他迅速开展各项血管外科手术,同时还开展了专科讲座,向各个科室的主任宣传血管外科技术,妇产科主任海尼古丽课后就跟童进东建立了联系。
两个月后,12月30日,一名33岁的瘢痕子宫产妇在剖宫产后发生大出血,血压几乎监测不到,情况十分危急,海尼古丽立刻联系李永明,童进东立刻赶到导管室,指导手术室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妇产科医生、麻醉师推着病人,一路奔跑,火速送进导管室。只见童进东,沉着冷静,一针穿刺进股动脉,准确找到出血血管,几分钟就完成了血管栓塞。从那以后,“童老大”已经带着李永明完成了9例子宫动脉栓塞,保住了多个年轻女性的子宫。2025年7月15日,在童进东的护航下,李永明主刀,完成了当地医生第一台子宫动脉血管栓塞手术。
宛东:留下稳定的内镜治疗技术
8月14日整个白天,来自上海市东方医院内镜中心的援疆医生宛东就没出过内镜室。仅21例内窥镜检查中就发现2个直肠癌、1个胃癌,他惋惜道:“都是中晚期了,可惜了!早期消化道癌症如今已是内镜下可以发现并诊治达到良好愈后的肿瘤,内镜筛查的进一步普及非常重要。”
宛东从事内镜行业已经12个年头,可谓年轻的老医生。自从“徐美东工作室”落户莎车县人民医院以来,他已经是第4个来莎车的工作室成员,经过前几轮援疆医生铺垫,宛东的目标可以定位到“留下稳定的内镜治疗技术”。比如,肝硬化患者常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通过内镜下套扎、硬化止血已经是指南推荐的首要技术,近年来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去年宛东来到莎车的时候,一名巴基斯坦商人在邻县发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情况紧急,其中国妻子辗转打听到莎车县人民医院来了个会止血的援疆医生,立刻叫车把病人送来了莎车,宛东回忆:“这个患者的曲张静脉比较严重且存在反复出血,手术时机非常紧迫,好在血止住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定期来莎车随访,计划今年再做一次治疗巩固效果,降低静脉曲张再次出血的发生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逐渐升高,内镜下治疗是效果明确的微创手术,对于莎车来说,可谓“及时雨”。
范鑫斌:将“微创精细”留在莎车
公利医院骨科是一个集微创、精细为一体的特色诊疗科室,作为杨铁毅工匠创新工作室的成员,范鑫斌来到莎车便将“微创、精细”的理念和技术传播开,使当地的骨科医生能够学以致用。
“来到莎车后,我在四肢骨折的微创手术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范鑫斌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微创技术治疗锁骨等骨折,一般需要1-3个小切口,每个切口2cm左右。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术中的创伤,也能提高术后的康复速度,同时保留的骨折周围的血供可以加快骨折的愈合”。这些骨折的手术本身在当地医院能够开展,但是缺乏微创精细化的理念,他的到来能够使当地四肢骨折患者的微创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
今年在援疆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崭新的骨科关节镜全套手术器械设备快速到位。范鑫斌借助新的设备将“关节镜下微创腘窝囊肿内引流术”的技术带到莎车,以前需要切开十几公分的切口才能将囊肿完全切除干净,而现在有了这项技术,只需要在膝关节前方打两个0.5cm左右的小孔,每个小孔只需要缝一针就够了,术后患者第二天就能活动,恢复时间很短,患者非常满意。
温祥宇:在“强普外”找到“空白点”
经过多轮帮扶,莎车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已经从“开大刀”全面进入微创时代,特别是阑尾炎、胆结石等手术做得又快又好,连刘超博都夸奖:漂亮。
浦南医院来的援疆医生温祥宇可谓掉进了“强科室”,他发现“这里一天就有十几台阑尾炎手术,相当于上海一周的量”,做得快、做得干净是莎车医生的特点,温医生能发挥作用的是复杂手术。今年7月,由他主刀,做了一台高难度手术:患者腹膜后有两个巨大肿瘤,肿瘤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广泛粘连,而且患者还是罕见的“熊猫血”,4个医生上台,6个小时通力合作,才把手术拿下。“我在这里主攻胃肠肿瘤,发现肿瘤治疗的两个空白点——静脉输液港和肠梗阻导管,这两项技术患者获益很大,容易掌握。”目前,温医生已经将这两项技术落地。
田进军:和当地医生共同成长
来自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援疆医生田进军,一定要带着自己的维吾尔族兄弟玉散江医生一起接受采访。他说,玉散江是喀什二院来援助莎车县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我们几乎同时报到,大半年下来,已经成了非常好的兄弟。
玉散江跟田进军年龄也差不多,但还没有主刀做过前列腺癌根治术。田进军在莎车已经参与指导了3台前列腺癌根治术,玉散江认为:“莎车人民真幸运,有上海这么好的医生援疆,而且看病不难,我认为上海医生不仅要带来技术,更要改变当地群众的认知。”前列腺癌有很成熟的早发现路径,只要早发现基本都能根治,但是,前列腺筛查在莎车地区还有难度。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顾斌团队已经把前列腺筛查做到了大部分男性都接受的程度,田进军说:“只需要简单抽血,通过特异性抗原就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玉散江则摇着头告诉记者,我们也尝试过下社区筛查,但是,有些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害怕抽血,躲着医生,他认为:“健康普及教育很重要,只有认知改变了,才能让医疗援疆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