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少年游”经典记诵百篇详解第二讲活动在宋庆龄文化空间如约举行。沪上资深小学语文教师、古诗文教学专家、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丁慈矿老师亲临现场,带领小朋友们走进中华经典的奇妙世界,通过对对联、品读古诗文等活动,与先贤对话,用诗文拓宽生命感悟。
“少年游”经典记诵百篇详解第二讲举行
丁慈矿以一则有趣的故事拉开序幕,他讲述了鲁迅小时候对对联的趣事:私塾寿镜吾先生出上联“独角兽”,学生们纷纷对以“两头蛇”“九头鸟”等,均未获认可,而鲁迅对出的“比目鱼”,却让先生颔首微笑。此联不仅每个字对得贴切,且“独角兽”出自《诗经》,“比目鱼”出自《尔雅》,堪称绝“对”。
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对联练习中
受此启发,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对联练习中。当给出“火龙果”时,有小朋友迅速想到 “土鸡蛋”,活动中,“土豆”对“木瓜”、“刀豆”对“剑麻” 等妙对频出,还有小朋友用“鸡米花”对“牛油果”,惹得众人忍俊不禁,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在对联的乐趣之后,孩子们一同品读《论语》《垓下歌》等名篇,丁慈矿精讲了《论语·八佾》中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和《论语·子罕》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由此,小朋友们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哲学。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丁慈矿声情并茂地吟诵《垓下歌》。“经典诗文是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知的重要载体,是感悟美感诗意的精神家园。”丁慈矿认为,家长应鼓励孩子从句读、声调、读音等多角度品读,用心记诵。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据悉,湖南街道将进一步深化“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 建设,汇聚更多育人力量,推动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记者:奚亮
编辑:孙清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