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中华艺术宫 > 文章详情

回顾 | 中国红邂逅德化白,一场“素雅”与“绚丽”的美学之约

转自:中华艺术宫 2025-08-17 16:53:37

“素雅”与“绚丽”,如同中华艺术宫东方之冠炽烈的“中国红”,邂逅德化瓷温润的“中国白”,如玉的德化白瓷在射灯下泛着凝脂般的光泽,仿佛凝固了千年时光。

“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自开幕以来,已吸引逾30万观众领略东方瓷韵!巧夺天工的《极彩·如愿多宝佛》是本次展览的必看展品之一。8月16日下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内气氛热烈,一场主题为“‘素雅’与‘绚丽’的碰撞融合——德化白瓷的现代性探索”的艺术对谈现场座无虚席,《极彩·如愿多宝佛》的创作者、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连紫华先生策展人项苙苹女士围绕德化白瓷的历史脉络、技艺突破与当代创新路径展开了深度对话。

在对谈中,连大师与策展人项老师立足“万象本色”的三大叙事空间,带领观众溯源德化白瓷千年历史脉络,剖析传统工艺在当代实验性创作中的突破与融合。连大师分享了他从故宫何朝宗经典造像的临摹要义,到2.2米《四摄菩萨》大型瓷塑的技术突破;从“极彩工艺”融合唐卡艺术的美学实践,到非遗技艺当代转化的关键路径。

千年瓷脉的嬗变轨迹

——从丝路遗珍到文化基因

项老师表示,瓷器早已镌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写在中西文明的交流史中。从夏商雏形到唐代青瓷,直至宋明凝练出那抹惊世的白,德化瓷器始终是文明对话的使者,如日本古陶瓷学家三上次男所说:“当时的中国茶叶喝了、丝绸烂了,抹去尘埃,昔日的中国瓷器依然熠熠生辉”。明代"瓷圣"何朝宗是德化瓷艺术史的一座高峰,他开创了八字技法体系,作品衣纹如行云流水,釉质润白若象牙,其艺术DNA至今仍在连紫华等当代大师的指尖流淌。而连紫华正是当今学习继承何朝宗的最好艺术家之一。

故宫临摹与巨型群雕突破

——在敬畏中突破技术边界

连紫华老师分享了他1995年在故宫复刻何朝宗《渡海达摩》时的经历,这段宝贵的经历犹如与瓷圣的跨时空对话,对他的创作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连老师坚守传承传统工艺的动力。

2015年,连老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国家一级文物《宋代木雕观音》复刻成为瓷塑作品,因为白瓷的雕塑与木雕在造型逻辑上有许多相悖的地方,这件作品失败了19次才烧制成功。为南京牛首山创作的国宝级瓷塑四摄菩萨历时四年时间,表面施以岩彩彩绘和珠宝镶嵌,瓷塑高度达2.2米,从完整度和艰难度来说堪称国宝级别。

连老师在创作过程中不光进行造型上、美学上的创新,还进行了技术的创新。他有多项发明专利的研究和探索,如微波烧成技术,大型陶瓷雕塑烧成技术等,这些都是在继承传统时对当下问题的解决路径,也为千年传统工艺注入现代科技的成果。

极彩美学

——极致的白邂逅极致的彩

德化白瓷自古以白闻名,因此在装饰语言上的创新需要十分谨慎,连紫华老师受到唐卡艺术的启发,首创了用岩彩绘画结合白瓷雕塑的艺术形式,命名为极彩,并大胆加入宝石镶嵌技术,使宝石与唐卡绘画、瓷塑融为一体。

极彩不是简单的装饰叠加,而是对“文质彬彬”理念的当代诠释——将西藏唐卡华美富丽的装饰与德化白瓷素雅洁净的质地结合,在矛盾中达成外在华彩(文)与内在精神(质)的和谐平衡。

连紫华老师更以瓷塑具象化“气”的哲学,如对坐姿文昌帝君以气沉丹田、运筹帷幄的文人形象加以表达,而对武官的表现则是将气提至胸腔,表现出了力量感。

连老师的创新探索皆以对传统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对此,项老师总结说,传统的“传”指不仅能将前人的优良成果传承下来,还要让自己的作品足够好并能传承下去;“统”则是指在学习前人的时候,要善于把自己的个性化内容、新时代的要求和前人的经验融汇统一起来,而不是肤浅的符号化拼凑,作品自然会与观众产生共鸣。连老师的创作正是这种传统出新的代表。

非遗活化

——当代语境下的德化白瓷

结合连老师的艺术探索经历,策展人项老师总结了创新的两种路径——通变与正变:经典型创新,属于守正创新;另一种为突变与新变:当代型创新,打破固有的框架。项老师立足传统脉络对展览中“未来可器”板块的当代性作品进行了解读,从写实到抽象、再到观念的嬗变,作品充满了对当代社会和人类当下生存处境的思考,手法或波普,或抽象,或观念,都是德化白瓷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表达。但无论是以连老师为代表的守正创新之作,还是苏献忠等人实验性的新变作品,都在证明:德化瓷正以多元开放姿态回应时代命题。

《纸》苏献忠

《瓷语 No.67》林月创

对谈结束后,现场观众与两位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观众纷纷表示,听了两位老师的分享之后,对德化白瓷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更加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应不仅以精湛的技艺令人叹服,更应以其承载的精神意蕴与思想深度打动人心。

这场对谈不仅是一次工艺、技艺的剖析,更是一次思想、文化的熏陶。当观众们带着对德化瓷的全新认知离开时,展厅中那抹纯净的“中国白”与炽热的“中华红”仍在无声对话——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交融,古老技艺与当代审美的共鸣。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办馆理念,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以更新颖的形态走进当代城市生活。本次沪闽两地的文化对谈,让传统工艺的温度与美感直抵人心,为千年瓷脉谱写新的时代注脚。

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

上海艺术大展

· 展览展期 ·

2025.7.18—9.19

· 展览地点 ·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15号、16号展厅及中厅

供稿:朱泺瑶 | 编辑:秦愫瑶

主任编辑:吴雯雯

当前展览

49米层展厅

美术作品中的上海

49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我心中的敦煌”绘画作品展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至真·致心”

——致敬大师·《赤子冠中》少儿绘画

创作活动优秀作品展

33米层11-1、11、12、13展厅

海上春云·唐云艺术展

0米层15、16展厅

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

上海艺术大展

0米层17展厅

天行意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

0米层20展厅

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

抗战叙事(1931-1949)

0米层21、23展厅

吾心安处——夏阳的艺途与归栖

0米层序厅、中厅、24展厅、B2层展厅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

0米层E空间

《山海经之烛龙秘境》

沉浸式裸眼3D装置艺术展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 地铁路线 /

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

/ 咨询热线 /

400-921-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