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主题为环保的英语课上,老师在对课文进行了讲解后,鼓励学生用英语开展讨论,污水是怎样产生的、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可以避免的?学生的讨论从最开始的被老师点名到主动举手,课堂越来越活跃。学生自主回答占比超过1/3,合作互动超过2/3。教师以大问题为主导,分解子问题,各子问题分门别类解决,达到大问题都解决;学生开展自主自学、合作讨论、展示提升,兵教兵、兵练兵,共同提升。
“这样一节课在上海可能是家常便饭,但在我们这里是非常大的突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第一中学英语教师李荣说。
2024年下半年,李荣参加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浸润式跟岗”培训,在上海市建平中学跟岗学习4个月。回到云南后,他将在上海学到的新理念、新做法、新思路应用到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前‘满堂灌’的模式,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英语水平大幅提升。”
2024年9月,李荣等云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边境县中学校长、教师68人加入了2024年云南省选派校长、骨干教师来沪进修项目。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项目组介绍,该项目通过专家报告、主题工作坊以及跟岗等培训方式更新参训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培养一批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教育家”,带动县域校长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促进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校长、教师在上海市川沙中学跟岗学习
李荣说,跟岗学校就跟岗培训的内容、形式、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规划和周密安排,并为每位跟岗教师“量身定制”了丰富充实的学习清单。
在上海市建平中学跟岗期间,李荣参与了建平中学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走进教室听课,走进教研组和老师们交流探讨,听课与组内评课覆盖多个科目,还多次参加了区级教研联片活动,深入探究和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化教学、全员导师制、项目化活动、弘扬教育家精神等热点,“在沉浸式的实践学习中对学科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到学校是如何借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推动学生实现全面且富有个性的成长。”
李荣表示,上海教师授课注重创设情境,合理重组教材,优选教学资源。课堂不乏师生的精彩互动思维活动,井然有序,高效高质,“这些课堂教学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上海前沿的教育水平,也让我不断审视反思、寻找差距、取长补短,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轩岗中学,副校长尹常江也正把在上海跟岗学习的收获,结合校情、学情在教学、管理中积极推进改革和创新。
2024年9月,沪滇协作教育对口帮扶项目——万名校长培训计划跟岗研修项目启动,尹常江来到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
在上海的3个月,尹常江主要跟随青浦区实验中学校长刘明进行学习,“一是学习上海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和实践,包括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特别是青浦实验课改的30年对我启发颇深;二是参与了教学方法的培训和实践,重点学习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学习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和方法,包括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上海的做法让尹常江感触颇深,“在上海的学校,我看到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课堂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思考。相比之下,我目前的教育则是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尹常江也注意到了上海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他们不仅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专业发展。而我们的教师,虽然工作态度认真,但在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这也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回到云南后,尹常江加强改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针对学校教研活动管理制定出学校教研工作流程指南;积极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制定出新授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创设学生“校本+研学”课程模式,积极对接各研学点,让学生在研学路上不断学习。在教学方面他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课堂上,让教师少讲多导,扎实备课,提前预设各种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尹常江表示,轩岗中学是一所边疆民族地区城郊接合部的中学,近几年由于搬迁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学生总数不断增加,新教师比例也不断提升,在上海的学习有助于学校解决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挑战性问题。
“浸润式跟岗”培训为对口帮扶地区的校长和教师量身定制成长方案,2024年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培训近千人。
云南省边境地区(国门学校)中小学校级领导能力提升跟岗校长培训班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开展跟岗学习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针对不同项目进行学情分析,采用SWOT分析法,从学员优势(S)、劣势(W)、机会(O)、挑战(T)四个方面确定学员的发展目标。
比如,云南万名校长项目中,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从知识与理念、方法与经验、能力与智慧三个方面分析云南校长的现状,同时给出上海校长群体画像,从两地校长的差异中明确培训发展性目标。描绘出新时期云南省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军校长的画像,并以此为目标来设计培训课程。
明确了各类培训目标之后,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目标,通过参与上海市、区研训活动,使全体学员系统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方向,深入了解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以及基地学校在课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研究成果。
通过浸润式跟岗研修,全体学员围绕目标和任务,在跟岗挂职中近距离观摩基地学校办学及校长教育思想、实践智慧,通过开展持续深入的对话交流,更新新时期学员价值理念系统,掌握办学治校以及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同时对各项目进行一体化实施,提升培训项目的实效性。
为学员提供资源,在个性和共性学员发展需求与上海教育学习课程资源之间搭桥梁,使二者发生“勾连”;为学员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环境,根据学员情况个性化制定研修课程安排;为学员提供行动体验的机会;生发出、碰撞出很多新的点。
放大研修成果和效果,为学员搭建多层次多形式展示交流的舞台;举行西部校长教师读书沙龙活动,邀请专家点评。
为学员提供支架,提高学习的目标针对性,研修的质量和成效;以研修任务为抓手推动研修,为学员提供研修脚手架、研究工具(思维的工具)等;不仅学会内容、经验等实践性知识,同时也学会了专业发展的持久方法。
长期跟岗学员分布在全市多所学校,由于每个区和学校对跟岗学员的具体管理办法各不相同,加之学员来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差异很大,项目团队通过项目工作群及时了解学员学习、生活的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一些困难。项目组还走访了二十多所学校,与近百名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对在沪学习的反馈。
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收到跟岗校长、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副校长黄建武送来的感谢信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同时加强基地学校的管理。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通过项目工作群把基地学校联系在一起,开展基地学校集中培训,指导基地学校在帮助跟岗学员的过程中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开列基地学校事项清单,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流程。
云南校长、教师在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跟岗学习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还选取基地学校中有特色的活动,通过项目群向所有学员开放报名,鼓励他们跨基地学校学习,不仅丰富了学员的学习内容,更放大了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相关单位提供
编辑:芮德贵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