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以来,宝山区顾村镇各片区深化党建引领,聚焦多元群体融合,通过“干部联训、活动联办、资源联享”,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青少年人群、街区商户、新就业人群等多元群体的情感联结与融合共治,形成“学习有进度、服务有温度、治理有深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各片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内育外联”融合机制。沙浦片区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动街区党支部共同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关怀等活动,着力构建“围墙内外资源互通、多维赋能情感共融”的“无界温情”治理网络。 ——分步赋能培育“多面手”。沙浦片区充分发挥“片长工作室”赋能作用,开展了“泰靠浦”社工赋能培训、“以案为鉴”宝山监狱廉政参访教育、“多维‘廉’动”应急综合演练等多样化赋能强基活动,不断做实新老帮带、人才培育等重点工作,探索建立“带教启发—经验共享—实战提升”的三步培养法,推动干部联训与片区治理提质增效。 ——打造街社融合“价值链”。围绕“情满沙浦”片区治理主题,联动围墙内外资源,打造“无界温情”治理网。社区内,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特殊人群,通过三五学雷锋便民服务、亲子运动会、才艺达人秀、12.5志愿服务等常态化载体,织密邻里“情感网络”;围墙外,片区联合第一综合网格、电台路街区党支部共同举办社区嘉年华活动,青少年捐出在爱心跳蚤市场中的收入,用于购置防暑物资,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送上“童心清凉包”,实现“旧物循环-善款转化-关爱传递”的联动闭环。 社区公共空间作为“人”的连接场域,也是情感生长的重要土壤。各片区通过复合利用公共空间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同步提升空间利用率与治理内驱力。 沙浦片区将文明实践基地搬到了旭辉依云湾社区大草坪上,请来了糖画、糖人等民间匠人,带领社区小先生沉浸式体验文化技艺,还举办爱心跳蚤市场,让孩子们化身“小掌柜”,在自主定价、热情推销中锻炼社交与理财能力。 泰和片区不仅将“宝宝屋”服务功能嵌入大华四季园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在暑期提供亲子讲堂、早教启蒙等公益服务,还进一步拓展“刘振禄工作室”的受众面和服务半径,深入挖掘社区达人,为更多特长居民提供展示舞台。 共富片区聚焦青少年趣味融合,将共富三居的社区活动室打造成“少年演武场”,将咏春拳与动漫元素相结合,吸引青少年群体兴趣。首批学员已完成2次训练,带动30余组家庭参与。这些实践将物理空间转化为情感培育的沃土,实现载体功能与善治氛围的双向滋养。 各片区以文化服务为纽带,积极探索“文化+服务”发展模式。暑假以来,各片区开展一系列“可触可感、趣味赋能”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让更多素质教育资源惠及民生。 水产路片区开展“墨香汉韵”活字印刷实践活动,详细讲解活字印刷术的历史起源,带领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寻字-排版-压印”全流程操作,亲身感知千年技艺智慧。沙浦片区“丰水墨韵国画班”增设了少儿暑期零基启蒙课程,主理人许幼荣老师充分照顾到无绘画基础的孩子,以趣味性和基础性为主,让孩子们体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锻炼他们的专注力和协调性。共富片区四个居委联合举办“书法进社区,墨香浸润伴成长”活动,邀请书法协会李老师担任指导,详细讲解“横、竖、撇、捺”等基础笔画,并耐心纠正书写问题,让孩子们在笔墨互动中感受汉字魅力,共筑文化传承之路,共吸引了60余名青少年参与其中。这些家门口的优质课程,让更多家庭将目光聚焦社区,激活了居民参与的深层动力,实现了“孩子成长、家长省心、社区增能”的多重效益。 顾村镇各片区以党建引领为核、情感联结为基、空间升级为场、趣缘活动为媒,有效凝聚多元共治力量。顾村镇各片区将持续深化“三度”治理模式,不断拉近片区、街区、社区与居民的距离,释放组织融合带来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