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家国家帮扶的县级医院,到如今拥有远程医学中心、百级手术室等硬件设施,多项高难度手术实现“零突破”的现代化医院……过去3年间,虹口援青医疗队带着“输血+造血”的使命,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医疗事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2022年在青海玛沁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以来,第五批虹口援青医疗队队员克服高原反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全力推动当地医疗事业发展。不仅通过持续改善玛沁县人民医院的就医环境、诊疗水平,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还坚持把当地医疗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看病贵、看病远、看病难”问题
长期困扰着当地百姓
2022年10月,15岁的男孩扎西因左侧股骨干骨折被送到玛沁县人民医院急诊,尽管情况危急,但孩子的父母仍坚持要把他转诊到500公里以外的西宁接受治疗。
事后,时任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的第五批虹口援青医生朱鑫璞才得知,因气候条件差、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当地百姓习惯于生病就往西宁转诊治疗,不仅延误病情,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经过虹口援青医生的沟通,最终扎西的父母还是同意了孩子留院治疗,而且手术很成功。但通过这件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朱鑫璞说,只有不断提升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能力,为当地医院配置必要的医疗设施设备,掌握必要的关键医疗技术,才能让当地百姓在生病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奔波500公里转院。
从那以后,改善当地百姓的看病难题,成为了虹口区和虹口援青医疗团队共同努力的目标。
2023年1月,随着3000万元援青资金注入,玛沁县人民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破土动工。与此同时,虹口援青医疗队还陆续在玛沁县人民医院内建立起“远程医学中心”、引入“移动医疗一体车”,让当地民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上海医学专家的诊断。
上海四院专家为玛沁患者远程会诊
“建议为患者进行心脏彩超、肾动脉超声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对患者的心脏、肾脏以及颈动脉功能和结构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提供更准确的降压治疗方案……”2023年7月,一场远程多学科会诊在上海与玛沁两地之间进行。
会诊的对象,是玛沁县人民医院的两位急危重症患者。两位患者的病情都比较特殊,一位是“大量出血微创手术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另一位患者则存在感染性休克、胆道梗阻合并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肺部感染等问题,从当地的医疗条件及水平来说,救治这样的患者十分棘手。
这场远程会诊持续了150分钟。期间,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肝胆胰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的15位医学专家,针对两位患者的病情,从不同专业角度详尽分析、集中讨论,并最终确定了后续的救治方案。
“远程医学中心”的建立,有效促进了青沪两地医疗资源共享。而随着“移动医疗一体车”开进果洛,则实现了让上海医生能实时查看到这家2700公里外医院的X线、CT以及磁共振等影像检查资料。
玛沁县人民医院“移动医疗一体车”
相较于“1.0单机版”,这辆“3.0远程智能专家影像会诊版”移动医疗一体车,可通过5G技术的云影像系统,将患者的X线、CT以及磁共振等影像检查资料实时传送至上海四院,由专家会诊后,出具影像诊断报告。
当地患者在“移动医疗一体车”内做CT检查
“AI辅助诊断软件+影像专家双复核”不仅确保了诊断的准确和高效,“移动CT远程智能专家影像会诊”也让当地患者不出玛沁就能享受到上海的诊断服务,让“设备能跑路、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成为了现实,带动了玛沁县人民医院影像技术与诊疗水平的提高。
如果说,改善医疗条件是在为提升当地医疗事业发展“输血”,那么,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则更像是在“造血”。
3年来,虹口援青医疗队综合运用“师带徒”“双向组团”“上海援青”等综合人才培养机制,不仅实现玛沁县人民医院员工数量翻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翻倍,还培养出当地第一位主任医师,重点培养出一批神经外科、骨关节外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消化/呼吸内镜专业等紧缺人才。
带教查房
人才队伍的迅速成长,带动了医院关键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学科发展。3年间,受帮扶的玛沁县人民医院填补县域内各类医疗技术空白113项,其中临床医疗技术空白42项。建成科技感满满的病理科、微生物实验室、消毒供应室、PCR实验室等,全力打造“急诊医学科”及其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引进适合高原艰苦地区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技术、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技术和管理,筑起高原急救生命通道。
医疗团队开展无痛腹腔镜手术
“目前,医院不仅能够独立开展神经外科、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微创骨科等高难度手术,还能开展支气管镜手术、胃肠镜手术、关节镜手术等微创手术。”朱鑫璞说着,打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如今的玛沁县人民医院。
就在今年5月,经过近2年改造后,果洛第一家5000平方米、住院患者能够随时洗上热水澡的医院大楼投入使用。曾经900平方米的门急诊服务区域,面积扩大至原先的11倍,开放床位数量也比原先增加了3倍。
▲上图:玛沁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
◣左下图:宽敞明亮的输液室
◢右下图:新生儿洗浴区
患者卓玛奶奶对医院的变化很是感慨。3年前,她因高血压并发症反复住院,却因简陋的医疗环境望而却步。“门诊挤得像集市,病房连个热水都没有。现在这楼亮堂堂的,还有电梯,病房能洗热水澡,这辈子都没想过能有这样的就医环境。”
从“扶上马”到“送一程”
虹口与玛沁的帮扶故事还在延续
7月28日,当完成帮扶任务的第五批虹口援青医疗队队员,带着藏族同胞的感谢和祝福回到上海时,远在2700公里之外的玛沁县人民院内,第六批虹口援青医疗队队员已穿上白色“战袍”,投入到忙碌的日常诊疗工作中。
▲第六批虹口援青医疗队队员,为当地一名17岁患者进行手术。
这支由来自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虹口区江湾医院的谢心、李峰、彭林峰、于晓雯、柴华等5名医疗人员组成的援青医疗队,将继续在玛沁发扬“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守护高原百姓的健康,注入源源不断的“虹口力量”。
记者:孙洁静
图片来源:朱鑫璞、玛沁县人民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编辑:孙洁静
内容统筹: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