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来家访了,家里要彻底大扫除了。”“要不要让孩子准备自我介绍和才艺表演,给班主任留下好印象?”“作为一名准高中生的家长,直接和班主任打听升学率是否合适?”
每年暑假,家访是接手新班级班主任的一项“必修课”,#家访这一话题也成为了网络上家长们热议的话题。
第一教育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学段的班主任,和他们聊聊家访那些事儿——
90后教师的沟通之道
@普陀区新普陀小学东校 胡梦冰
不少“小一新生”的家长都是第一次迎接班主任家访,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新普陀小学东校教师胡梦冰表示,她会留出一段时间与学生单独交流,“我不想让家访成为家长的主场,在与父母进行简单沟通后,我会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兴趣爱好等。”
学校提前下发家访记录表
在胡梦冰的家访经历中,有些孩子比较活泼,会主动和她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才艺,但也有小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需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才能打开话匣子。
作为一名90后班主任,与孩子的相处上,她自有妙招,“我喜欢收集一些小玩意,家访时我会给孩子看手机相册,展示我的玩偶照片,搭建起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熟络之后,胡梦冰会让孩子带自己去参观一下他们的小房间,“家长没必要在老师家访前把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作为班主任,我更希望能看到孩子真实的生活环境。有时我会试探性地问他们‘平时你的房间是自己整理的吗’‘你的玩具通常放在哪里’。”
胡梦冰回忆,上一届有位男生在她初次家访过程中,中途跑去房间玩起了玩具车,于是,她走进男孩房间,面对散落一地的玩具说:“你能否像小警察一样指挥这些车,让它们不要‘乱跑’?”
男孩把老师的话记在了心里,也因此学会了不少劳动小技能,到了学校后,他主动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后来成为了班里的劳动委员,“我没想到,一句不经意的话如同一颗小种子,播种在孩子心里,培养了他的优秀品质。”
学生写在小黑板上的字让胡梦冰感动
家访中,胡梦冰也结合带班经验,在幼小衔接方面为家长提供了建议,“假期里,要帮助孩子逐渐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包括逐渐缩短午睡时间、早睡早起、自己吃鱼剥虾等。”
二孩家庭增多,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责任
@ 两位资深初中班主任
对于初中家长来说,家访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两位初中班主任在新生家访中,看到了一些变化,如“二孩家庭”“家庭分工”“家长的焦虑与困惑”等。
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责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的班主任徐文瑶已经完成了全班41名学生的家访,相比前几届,她发现,二孩家庭的数量有所上升,“我从这些‘哥哥姐姐’身上看到了责任感。”
令她印象很深的是,台风天,她冒雨来到家住浦东的王同学家,“他家里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和爷爷同住,了解家庭情况后得知,王同学父亲工作忙碌,经常出差,但孩子也非常懂事,平时会帮母亲一起做家务,为弟弟整理房间等。”
“这是一位性格内向、心思细腻的男孩,他会主动帮家人承担照顾弟弟的责任,让我刮目相看。”徐文瑶说。
卢湾中学班主任董希琳在家访中也遇到了不少二孩家庭,“通过家访,我看到了他们与弟弟妹妹之间的相处,这给了我一个灵感。”
开学后,董希琳打算在教室里布置一面墙,向全班同学收集他们的人生照片,“我建议,这些二孩家庭的孩子,交一张自己与兄弟姐妹的合影,把日常生活的温情带到班级大家庭中。”
当然,学生也可以上交自己与喜爱的物件的合影,比如家访中,她发现,有学生擅长玩魔方、打架子鼓等,“我希望从学生喜爱的人或物入手,打破陌生感,快速适应新的生活。”
卢湾中学提供给班主任的家访“16个知晓”
全员参与孩子的成长
家访过程中,两位班主任还看到,家庭全员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并分工明确。
董希琳告诉第一教育:“大部分家庭父母都会在场,如果与祖辈同住的,老人一般就在一旁倾听,接近尾声时,会告诉我,以后孩子由他们负责上下学接送,但也希望老师能够严格要求孩子。”
小编了解到,初中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非常“实在”,也是全方位的,比起学业,他们也非常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
不少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的学生家长已经提前“做了功课”,了解到学校开设的健康大思政、思源智造、中医拾趣等特色课程,会特地询问班主任,课程是否对所有学生开放、会有哪些给孩子展示的机会等。
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开展“中医识趣课程”
在之前的校园开放日中,卢湾中学的不少家长和新生注意到校园里有不少科技特色教室,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在老师来家访时,甚至已经想好了开学后想参加的社团和课程。
卢湾中学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
暑假生活,这么安排……
第一教育了解到,大部分初中在新生报到时,都下发了暑假作业,班主任在家访时,也会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卢湾中学在假期中给新生布置了语文文言文阅读、数学知识树知识点梳理、英语原版电影观摩等学科类的作业,此外,还鼓励学生每天坚持体育运动,完成打卡。
董希琳表示:“有些家长问我,假期中是否要提前学习初中内容,我的建议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一起制定好每天的时间表,有助于快速适应初中生活。”
徐文瑶则建议,准初中生们假期里要注意劳逸结合,在学习之余,培养或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家长不必焦虑,选对赛道很重要
@ 上海市光明中学 沈琼瑛
每个暑假都奔波在家访路上
高中阶段,不只有高一新生才会被家访。光明中学班主任沈琼瑛告诉第一教育:“接手新班级后,我会全员家访,但之后的两个暑假,我会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学生家访,比如在学习上有潜力,但实际效果不佳的。”
考虑到假期天气比较炎热,光明中学将高一家访截止时间放宽到了十一长假前,每位班主任可以自行结合学生情况,分批完成家访。
沈琼瑛收到学生资料后,分成了这样几类,“资料显示具备学生干部工作经验的,我会优先家访,制定今后的班干部人选,便于班级建设;第二类是网上提交暑假作业比较慢的,我会在家访时,与家长沟通,家校形成合力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则放到开学后再家访,与家长的交流能更有针对性。”
她表示,第三类学生可能各方面能力并不出众,常常会被任课老师忽略,可他们正是班级的中坚力量,需要班主任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注,让他们发现身上的闪光点。
班主任更关注的是家庭氛围&成长环境
沈琼瑛和小编分享了一个小插曲,之前带的一届学生中,她去一位女生家家访,只有5—6平方米的房间里住着一家三口,当时,父母都不在家中,“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聋哑人,他们不方便交流,现在在隔壁邻居家。”
让沈琼瑛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成长在一个特殊家庭,女生的性格开朗、心态乐观,成绩并不出众,但做事非常踏实、认真,“她从来不因为家庭情况感到自卑,并不介意同学知道她家庭的情况。”
后来的相处中,沈琼瑛发现,女孩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虽然父母无法开口,但不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当然,她的小学和初中老师以及邻居都为他们一家提供了很多帮助,这也给了我很大启发,在家访中,班主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家庭氛围,家庭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很大。”
升学率、补课班成为家长焦虑来源
“老师,我们学校的高考升学率怎么样?”“考进一本的学生比例高吗?”“这个假期,要不要提前学习高一的内容?好像周围同学都在补课。”
沈琼瑛发现,家长的焦虑主要来源于高中紧张的学业和3年后的高考,“我认为关注这些问题很正常,但我建议,家长还是要对孩子的情况有合理准确的定位,不要好高骛远;同时也要明白,中考进入一所重点高中不等于踏进了理想大学,接下来的3年还是要踏踏实实学习。”
她还了解到,假期里选择提前学习高中知识的学生数占到了100%,作为班主任,她提醒家长,“高一刚开始,提前预习一些高中知识,做好初高中衔接确实也很重要,但也不必在学习的内容上过于焦虑,最关键是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成为学习中的主动出击者。”
根据以往经验,少部分提前学习过这些知识点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轻敌”的情况,导致理科和外语科目上难度后,学得比较吃力。高中学习更需要稳扎稳打,实现阶梯式的成长。
“我不反对课外补课,但不建议安排太密集,在假期中保持学习的状态就行,可以每周花1—2天集中学习,剩下的时间适当休息,或者让学生自己来做计划,安排假期生活。”沈琼瑛坦言,“我已经从教20余年,一直都在班主任岗位上,不同时期,家长和学生的心态、思想和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工作策略也要不断改变。”
文字:王佳依
图片由各受访者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