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菇菇哒”三个可爱的字眼出现在徐汇区新耀·光环live,不少路人会好奇驻足,这个听起来像“蘑菇”与“小鸡”结合的名字,藏着怎样的云南味道?这个创立于2023年的云南菜品牌,带着从重庆、成都首店积累的口碑,将华东首店落户于上海,用空运而来的山珍、古法复刻的家常味,在沪上餐饮江湖里圈出了一块“云南自留地”。
菇菇哒门店
“‘菇’代表云南遍地的野生菌,‘哒’是店里招牌那米鸡的‘脚步声’,朗朗上口,还能和其他山野风的云南菜区别开。”品牌创始人潘潘笑着解释。这位来自昆明嵩明县的云南姑娘,说话时眼里总带着对家乡的热忱。
对潘潘而言,“菇菇哒”不仅是一个品牌名,更是她对云南味道的执念。自从离家去外地读书后,她总觉得其他地方的云南菜“少了点家乡的魂”。“要么太改良,要么食材不对,连一碗正宗的小锅米线都难寻。”这份遗憾成了她2023年跨界创业的起点。她带着“把家乡味道搬出来”的初心,在重庆万象城开出了第一家店。
上海首店为何选在徐汇?潘潘坦言,这里藏着她的“青春情结”:“当年考大学想上复旦没考上,总觉得要在上海留下点什么。”而真正打动她的,是徐汇的生活气息。
“第一次来考察时,当地朋友说,这里有上海浓郁的烟火气。”潘潘说,比起商圈的繁华,她更希望“菇菇哒”能像云南村口的小馆,成为街坊邻里常来的地方。门店外的露营区摆着藤编桌椅,店内挂着云南扎染和银饰挂画,热带雨林风的装修里,藏着她对“家”的复刻。
“我们的鸡,是从香格里拉3400米海拔空运来的。”潘潘指着菜单上的“那米鸡”介绍说,这些鸡在山上吃野生菌、虫草长大,至少养足8个月,每天像“运动员”一样奔跑,肉质紧实得能吃出“山的味道”。不止鸡,牛干巴要经49天烘干,水腌菜是按奶奶的方子发酵,连米线都带着“嵩明”二字。
特色菜品
为了这口正宗,潘潘几乎每周都要安排两三次空运。“松茸、甜笋……只要云南有的,我们就想办法运过来。”父亲在老家帮她挑火腿,家人亲手做的腌菜配方也被她带到上海,“成本高,但我觉得要把最干净、最本真的食材给顾客。”
记者:曹香玉
视频:李冠宇
编辑:陈海笑、王晨熙(实习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