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辅导员老师出现在自己家
是什么体验?
“十分感动,
这大热天,
老师们竟然不远千里地
把温暖送到我家里,
很惊喜,
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
同济不只是知识的殿堂,
更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港湾。”
重庆的唐同学说
这也是家访老师们
每到一户学生家庭时
听到的最多感慨
跨越山海,以“访”润心
跨越山海的情谊,打通家校连心桥。前不久,副校长石振明一行赴西藏,开展“同济大学万里大家访”活动,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扶、深造、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相关举措,并对学生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面对远道而来的老师们,学生和家长们喜不自胜、倍感亲切,纷纷表示“选择同济,就是选择放心,谢谢老师们带来的关心和祝福。”
交谈中,石振明表示,学校将持续完善家校互动的深度与广度,与学生和家长同心同行,真正做到以“访”润心,将学校温暖和关怀送到位,让家长们满意,助力同学们高质量的成长和发展。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都交给同济!”
与学生面对面,与家庭零距离,家访打通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在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地,新生院丁瑞庭老师冒着酷暑,看望了多所中学的37名本科新生和2名老生,并为大家送上了同济定制的暑期家访爱心礼包。“丁老师,开学后如何参与勤工助学工作呢?”面对同学们的提问,丁瑞庭细致介绍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这些政策将为所有助学成才对象全程“兜底”,为大家顺利入学、完成学业保驾护航。丁瑞庭亲切地鼓励同学们,“你只管努力,剩下的都交给同济!假期里,要做好暑期规划,为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充分准备。”临行前,丁瑞庭还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上了专项慰问金。
“有没有需要学校帮忙解决的困难?”在河南漯河一户学生家里,土木工程学院孙锦璇老师一行积极帮扶,对普遍关注的资助政策、考研深造、就业前景等热点问题,进行悉心解答,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放宽心态,表示同济永远在同学们的身后。被访学生家庭虽然条件困难,但家长重视教育,对子女学习教育全力支持。“我们还没见过孩子的大学老师,上大学后距离远,我们也很想知道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今天这次机会十分难得,谢谢同济。”
“身为同济人,我觉得很幸运!”
在重庆,交通学院唐雁老师一行来到了杜同学家,与他亲切地唠家常,杜同学刚刚结束大一的学习,即将踏入全新的专业学习阶段。面对即将迎来的新挑战,杜同学诉说了当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唐雁耐心地为他分析了未来专业的发展方向,并给予了生涯规划方面的宝贵建议。他感慨道:“身为同济人,我觉得很幸运!老师和前辈们的鼓励让我信心倍增,我一定不负众望,潜心学习。”
无论是生活点滴还是成长烦恼,兴趣爱好还是青春梦想,家访不仅是一次距离的跨越,更是心灵的贴近。每一次家访结束后,老师们会对每一名学生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拟定不同的成长方案。
今年暑假,同济大学将派出20余支家访队伍,走访百余个学生家庭,涵盖西藏、云南、青海、重庆、安徽、河南、宁夏、江西等地,用实际行动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让爱在校与家的连接中传递生长。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小,做则必成
一支又一支家访队伍
还在陆续出发
盛夏的热浪挡不住
同济老师的脚步
老师们暖心讲解
家长们认真倾听
在这一场场的促膝长谈中
不仅能让老师们更全面地了解
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
也让家长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学校的关爱
增强对学校的信任
家校双向奔赴
共同助力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这就是
一次次远赴
一次次叩门
一次次握手的意义
整理/责编:聂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