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中,张晓栋的自主命题作品《一部河流的重生启示录》以承载上海百年历史的苏州河为叙事主线,生动讲述了这条母亲河如何从“工业文明消化池”蝶变为“城市生态会客厅”的非凡历程,展现了上海市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系统治理智慧。
在讲解中,张晓栋巧妙运用科技赋能治理的生动案例,勾勒出苏州河重生的关键路径:从源头发力,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作为“人工肾”承担起截污重任;依托科技监测,遍布河道的传感器网络与AI摄像头构建起全天候的智慧监管体系;运用数字孪生系统精准预判风险,成功守护沿岸安全。同时,梦清园湿地的生态修复实践,以芦苇荡成功引回“水质检测员”夜鹭的案例,完美诠释了科技与自然修复的协同效应,最终促成了完整水生生态链的重建。
尤为亮眼的是,张晓栋的讲解作品依托新媒体平台获得了广泛传播与热烈反响,视频点击量与互动数据持续攀升。这份来自公众的广泛认可,使其作品在众多优秀内容中崭露头角,最终,他成功将赛事“最佳人气奖”收入囊中。
张晓栋讲述的不仅是一个河流重生的故事,更是上海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成功实践与生动缩影。“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上海,属于那条赋予我无限灵感和讲述激情的母亲河——苏州河。”张晓栋坚定地说,“未来,我将继续以一名传播者的身份,扎根上海,面向全国,用更真挚的情感、更生动的语言,讲好更多像苏州河这样‘重生与希望’的中国生态故事,彰显新时代青年科普志愿者的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
记者:刘芮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红霞 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