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名“民立上海中学堂”,到更名为“上海市民立中学”,这所学校的成长始终与时代同频。
民立中学创办人(左起)苏本炎、本立、本铫、本浩昆仲合影
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南市中华路校舍毁于战火;同年9月暂迁沪西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
1940年2月,又迁至威海路420号的欧式城堡——这里曾是德国洋行买办邱氏兄弟的故居(如今的兴业太古汇查公馆)。
2004年9月,学校迁至威海路681号新址,至今已在此扎根二十载。
爬山虎掩映的东大楼
(如今的兴业太古汇查公馆)
122年来,“为民而立”的办学宗旨如灯塔,照亮每一步前行。从建校初期的“诚谨”校训,到新世纪融合时代的“博雅教育”,民立的育人脉络始终清晰:
取自《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学子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诚谨”是对家国的忠诚、对学问的敬畏,“博雅”则是兼容并蓄的格局,既承传统又合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需求;
盼学子德才兼修,成长为“知识广博、品行儒雅”的栋梁;
源自《中庸》“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更写进民立校歌,倡导教师尊重个性、深耕教育。
2003年百年校庆,迟浩田题词
左联烈士、校友殷夫纪念广场
如今的民立中学,是静安区公办完中、区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面对“教育强国”的召唤,学校以“博雅教育”为引领,构建“一核六维六翼”贯通培养模式,打通初高中壁垒;以“科研为先、德育为本、教学为核、教师为重”为路径,用“博雅教育在中学践行之道”“中心城区活动课程化建设”“数据驱动的混合学习”等多项市、区级重点课题,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新可能。
艺术长廊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支“硬核”的教师队伍:作为上海市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上海市正高级、特级教师领衔,区拔尖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云集,更有众多师生斩获国家级、市级荣誉……他们用扎实的功底与热忱,让“四全育化”管理机制落地生花。
化学DIS实验室
从1903到2025,民立中学始终是“为民而立”的教育守望者。百廿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的初心;时代浪潮奔涌,更坚定的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
教学楼全景
这所矗立在繁华市中心的百年名校,
正以博雅为帆,
驶向更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