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产业合作 | 云南文山丘北县辣椒“火红” 织就“致富锦缎”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08-08 21:32:57

2022年初春,虹口区援滇干部郭元华初抵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辣椒田。这个素有“辣椒之乡”美誉的县城,70%的耕地都种植辣椒,然而零散的经营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渠道,让“辣椒大县”的百姓难以摆脱困难的境况。

“凌晨就要挑着辣椒赶早市,收购价却时常跌破成本线。”担任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副县长的郭元华对初期调研时的见闻记忆犹新。他意识到,唯有将农户的“单兵作战”转化为“协同攻坚”,方能让百姓的“小辣椒”真正成为“致富椒”。

夯实育苗根基 东西协作播撒希望

郭元华团队调研发现,品种退化、育苗技术滞后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首要瓶颈。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虹口区专项投入支持丘北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在投入资金、人力、技术等多方支持帮助下,辣椒苗成活率实现质的飞跃。

在树皮乡的现代化育苗大棚里,整齐排列的辣椒苗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过去自育苗成活率太低,如今的种苗九成以上都能茁壮成长。”当地农户赞叹。科技帮扶精准施策针对小新寨村等深度贫困区域,虹口团队邀请农技专家携测土配方技术深入田间,为每块辣椒地“量身定制”种植方案。2024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突破35万亩,鲜椒产量达3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和6.5%。

辣椒的品质上去了,产业链也得跟上。加工集群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初现雏形,郭元华团队瞄准当地辣椒龙头企业,不断扩展食品品类,延伸辣椒加工产业链,创新研发干辣椒、鲜辣椒、辣椒油等几十种深加工产品。目前全县已形成11家辣椒加工企业矩阵,2024年,辣椒加工产值突破9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完成育苗升级和产业链建设后,虹口团队将重点转向销售终端的全面突破。团队充分发挥沪滇协作优势,通过“三步走”策略打开全国市场:首先立足周边辣椒市场,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其次引入电商平台运营团队,通过沪滇协作平台将丘北辣椒推向全国;最后对接上海大型商超和批发市场。2024年,团队成功引进7家销售企业,带动辣椒加工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3亿元,真正实现“育苗-加工-销售”全链条闭环,让丘北优质辣椒从边陲小县走向全国餐桌。

百姓摘掉“贫困帽” 红火日子有奔头

在树皮乡小新寨村委会足租底村小组,杨柱安一家曾是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前,这个三口之家还蜗居在年久失修的老屋,微薄的务农收入仅够维持温饱。

通过深入走访后,郭元华团队立足当地光照足、土壤宜椒的优势,引导杨柱安发展辣椒产业。技术帮扶同步跟上,农技员定期蹲点,从科学选种育苗、绿色防虫治病到高效水肥管理,全程手把手指导,确保“种得活、长得好”。同时,积极对接收购企业,为其争取辣椒苗供应,先拿苗后付钱,大大减轻了启动资金压力,点燃了杨柱安靠双手改变命运的决心。

杨柱安夫妇将希望深植于脚下的12亩土地。天未亮便荷锄下地,顶着烈日精心管护,汗水浸透了衣衫,也浇灌出蓬勃生机。在科学种植加持下,辣椒长势喜人,鲜椒亩产稳定达到5000斤,12亩土地一年可收获约60000斤优质辣椒。

每到收获季,田垄间缀满饱满鲜红的辣椒,犹如铺展的致富锦缎。凭借稳定的产量和品质,辣椒收购商主动上门,产品供不应求,火红的辣椒真正变成了“致富椒”。“过去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有了科技护航,收入越来越有保障。”杨柱安说。依托辣椒产业,家庭年收入突破8万元,不仅建起新房,更彻底甩掉了“贫困帽”。

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2024年,丘北辣椒产业实现农业产值14.3亿元,带动2.7万农户增收1.75亿元。全县建成12个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培育16个专业合作社和30余家种植大户。

这些跃动的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农户命运的转变。杨柱安式的致富故事,正在丘北的村村寨寨不断续写。辣椒产业不仅改写了农户的生活轨迹,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

伫立丘北的山岗,成片的辣椒田连绵不绝。郭元华感慨道:“我们只是架设了协作的桥梁,真正的奇迹源于丘北百姓的勤劳创造。”从种苗培育到精深加工,从标准化生产到品牌化营销,这条完整的产业链凝结着沪滇两地的智慧结晶。

如今,“丘北辣椒”已成为闪亮的地理名片。而虹口援滇干部的奋斗仍在继续,他们正与当地干群携手,谱写山海协作的崭新篇章。

来源:上海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