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水务海洋 > 文章详情

水文化丨说水解字:沙

转自:上海水务海洋 2025-08-08 16:53:14

“沙”字怎么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沙”字有两种读音:

①shā

②shà

“沙”字的含义

水部,左右结构。

当读作“shā”时,意为细小的石粒;像沙的东西;姓;(嗓音)不清脆;沙皇。

当读作“shà”时,意为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为何广州地名有那么多“沙”?

甲骨文“沙”,从水表示和水有关,从点表示微小之物,也用作声符,其甲骨文形态犹如细腻的水流中散落的颗颗沙粒,形象地描绘了沙子的基本特征。到了篆书时期,“沙”字逐渐变化,但仍保留了其本质特征。“水”旁与“少”字的结合,既暗示了沙子常与水相伴的自然现象,又巧妙地表达了沙子的微小与众多。

沙,与广州息息相关。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出海口,整个城市水资源充沛,周围水网发达。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城内因水而名的地名多达300余个,其中,以“沙”字命名的地名就有140多个,如大坦沙、沙面、海心沙等。这些地方以“沙”作通名,与国内许多地方的用法不同,指的并不是沙滩,而是水中沙洲,或是沿海濒江淤泥层积成的沙地。

“沙”在广州的特殊义,与广州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关。广州地形东北高,西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等。历史上的珠江流域多飓风暴雨,大量泥沙顺水冲积而下,汇流于珠江附近,沉积成沙地或沙洲,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小块平原或淤合成大片平地。

仔细研究广州带“沙”字的地名,可以发现,其中大多数地方位于珠江北岸沿线。这是因为在北半球,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其南岸往往受到流水冲刷形成凹岸(水流快),北岸则泥沙堆积成滩形成凸岸(水流慢),长年累月后北侧形成大片陆地。清代一首咏番禺的诗词写道:“新沙新地两边河,中有渔舟逐浪过。”其中的“新沙”一词,便是对冲积形成的新沙洲的生动描绘。

广州二沙岛原为珠江冲积形成的江心洲,因位于大沙头下游而得名。1989年经广州市地名委员会批准,正式更名为‌“二沙岛‌”,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这些带着“沙”字的地名,不仅是广州地理变迁的鲜活注脚,更承载着城市与水共生的记忆,成为广州人血脉里与江河相拥的文化符号。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