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闪闪新农人丨顾凤君:从“菜篮子”到“智慧园”,看“番茄姐姐”的创业路

转自:上海三农 2025-08-08 16:43:52

在嘉定区安亭镇,百蒂凯农业生态园内,挂着露珠的番茄藤蔓恣意生长。阳光下,饱满果实泛起红黄相间的光泽,宛如漫天繁星,印证着顾凤君投身农业30年的坚守与荣光。

这位从四川农村走进上海滩,在菜市场起家的女性“新农人”,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一往无前的拼劲,一步步将百蒂凯打造成农业全产业链企业,让“黄渡番茄”等嘉定地产农产品重焕生机。

市场结缘,怀揣菜篮闯上海

1995年,上海天山路紫云市场熙熙攘攘,20岁出头的顾凤君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丈夫宋胜利在此开启了卖菜生涯。

清晨四五点,当城市还笼罩在朦胧夜色中,顾凤君已穿梭在批发市场,精心挑选各类蔬菜,然后赶回菜场,将新鲜菜品整整齐齐码放在摊位上;傍晚收摊后,夫妻俩又拖着疲惫身躯去进货,为第二天的生意做准备。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可顾凤君从未抱怨,她总说,“既然选择了,就踏踏实实做事。”

凭借这份质朴和勤劳,顾凤君的菜摊积累起一批忠实顾客,周边餐馆也纷纷抛来橄榄枝。然而,好景不长,紫云市场因城市规划被拆除,顾凤君决定转型搞蔬菜配送。

没有了实体摊位束缚,她利用积累的客户资源,一单单接下配送订单,客户范围逐渐扩大,从街边小吃店到知名连锁餐饮,订单量稳步攀升。短短5年,顾凤君靠配送蔬菜赚得人生首个百万,在上海站稳了脚跟,用事实证明,干农业也能干出“金疙瘩”。

贵人相助,开启农业新航线

2005年,一场大型公益活动为顾凤君推开了通往农业新世界的大门。

彼时,顾凤君夫妇正为活动供应蔬菜。备餐时,美国主厨瑞查德因海鲜食材出问题而焦躁不安。不会英语的顾凤君读懂了这份焦虑,丈夫宋胜利毫不犹豫骑上摩托车,冲进铜川路市场,辗转多家摊位,买回了瑞查德急需的食材。

这份雪中送炭的热忱打动了瑞查德,他专程登门致谢,并带来一些蔬菜种子和创业新思路。他建议顾凤君打造配送团队,从源头抓起,种植优质农产品,创立品牌农业。那一刻,顾凤君眼前豁然开朗,“土地不仅能长蔬菜,还能长出梦想”。

说干就干,2008 年,顾凤君与丈夫注册了上海百蒂凯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了“百蒂凯”品牌,2010年又携手成立了上海百蒂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嘉定承包土地,开启种植基地运营。她将目光聚焦色拉菜,逐步拓展至净菜加工、冷链运输、餐饮配送等环节,构建起完整的农业产业链。2010年,百蒂凯更是凭借过硬的蔬菜品质,成为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和墨西哥馆的色拉蔬菜供应商,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复兴番茄,种下乡愁新希望

黄渡番茄,这一嘉定农业历史名片,承载着几代人的舌尖记忆。20世纪60年代,安亭镇黄渡地区凭借独特土壤和精细化管理,孕育出口感沙糯、皮薄汁多的优质番茄,种植面积一度突破千亩,黄渡番茄堪称农业“万元户”产品。

然而,随着工业化推进和蔬菜流通格局改变,黄渡番茄逐渐淡出市场。2016年,嘉定区为重振农业特色品牌,重启黄渡番茄种植计划。顾凤君接过这一重任,她联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家,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从改良土壤、选育良种到优化种植技术,经过无数次试验、失败、再试验,终于让黄渡番茄找回了那份酸甜交织、甜中有沙、沙中带糯的经典味道。

在百蒂凯的带动下,如今,安亭镇黄渡番茄种植面积近200亩,实现了标准化栽培与有机认证,重新回到市民餐桌。为提升黄渡番茄的知名度,嘉定举办了五届黄渡番茄文化节,并注册了“黄渡番茄”商标。精心设计的黄渡番茄卡通IP形象,正在面向市民征集名字,未来还将推出一系列周边文创产品,让传统农产品变身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距离。

顾凤君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番茄姐姐”,随后她便注册了“番茄姐姐”商标。她希望,未来可以搭乘电商的“春风”,进一步提升黄渡番茄的品牌影响力和亲和力,充分展现黄渡番茄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安亭镇农业产业的新名片。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农业园

在顾凤君眼中,农业绝非传统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产业,而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现代都市型农业。“要科学种植,要学习最前沿的技术,更要研究市场需要,不能埋头蛮干。”在顾凤君看来,仅凭一腔热血蛮干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智慧和科技的辅助。

百蒂凯农业生态园内,连栋大棚、单体大棚整齐排列,集约化育苗工厂、先进灌溉系统一应俱全。功能区划分明确,叶菜区、茄果区、采摘区、体验区等各展其能。占地1万平方米的生态园农业展示中心内设有滴灌技术、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等现代高效农业技术的种植展示区,如巨型南瓜、名贵兰花以及丰富多彩的蔬菜农产品等上百个品种。位于外冈镇周泾村的蔬菜基地作为上海市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引入了一系列农机设备,提升了生产效率。

为了更好地掌握“源头”,把控蔬菜的品质,实现“闭环式营养自给”的农业模式,顾凤君先后前往日本、荷兰学习,钻研农业生产知识与技能。此外,基地菜园已通过权威机构的有机认证,严格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有效防止了农业面源污染,使周边环境生态化、生物多样性得以增强,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周边的整体生态环境。“我希望百蒂凯可以走出上海,面向全国,成为有机行业的标杆,让每个人吃到健康、平价的有机蔬菜。”

如今,百蒂凯已经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综合性公司,集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于一体,拥有种植生产、包装加工、净菜加工、配送及销售一体化作业的经营模式,拥有自营基地2000余亩,设立了蔬菜加工厂两处计10000平方米左右,蔬菜配送中心一处2000平方米左右,西郊批发门市部四处及1056亩农文旅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以色拉菜为主、香料菜为辅的品类体系。基地种植的蔬菜种类多达80多种。

更令人称道的是,百蒂凯积极探索三产融合新模式,打造集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项目。共享菜园里,孩子们亲手播种、浇水、收获,感受生命成长的奇妙;农业知识讲座、亲子活动、丰收节等轮番上演,让市民在亲近自然中了解农业魅力。同时,百蒂凯还在创建生态循环示范基地,将菜皮转化为有机肥料,构建起鱼菜共生系统,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巾帼力量,播撒农业梦想

顾凤君深知,女性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她力量”。在百蒂凯,女性员工占比高达60%,她们参与种植、管理大棚、开拓市场,用实际行动打破性别偏见,撑起企业发展半边天。

顾凤君常鼓励姐妹们,“农业天地广阔,只要肯努力,女性一样能干出大事业”。她计划建立更专业团队,吸引更多妇女同胞投身农业,为她们提供技能培训和晋升机会,让她们共享农业发展红利,过上富足生活。

为回馈社会,百蒂凯积极参与云南姚安扶贫及嘉定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带动当地百户贫困户就业,发展蔬菜产业超2000亩,年创收超30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顾凤君还致力于让农业走进校园,与学校合作研发“学农”项目。

她利用5G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有机会深入接触农业,了解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激发他们对农业的兴趣与热爱。

她坚信,“农业需要新鲜血液,只有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农业,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农业人才,让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通过这种教育融合方式,顾凤君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农业梦想的种子,未来收获一片充满活力的农业新天地。

从菜场摊主到农业企业家,顾凤君用30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农业传奇。她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力、坚韧不拔意志和勇于创新精神,在农业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顾凤君常说:“农业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就能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

未来,“番茄姐姐”还将继续助力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深挖农业文化内涵,推动农业与科技、教育、旅游深度融合。“我希望农业能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乡村能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会继续怀揣梦想,与万千农人携手共赴星辰大海。”顾凤君说。

文:赵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