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全民健身日gogogo!运动场馆几乎“爆满”,全年赛事300场+,运动场地持续“上新”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8-08 16:31:09

暑热来袭,更火热的还有运动健身的热情。自2009年首个“全民健身日”设立以来,每年8月8日已成为健身爱好者共同的“节日”。今年,第17个“全民健身日”如约而至,静安区40余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全天向市民免费开放,前来运动的市民络绎不绝。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也随之展开,引导更多市民走出家门、动起来,享受体育、健康的快乐。

各体育场馆一早迎来健身热潮

当天,静安区公共体育场馆、市民健身驿站、市民球场、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房等各类场馆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项目涵盖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游泳等。一早,各场馆迎来健身热潮,通过预约免费名额,许多市民走出家门、走向运动场。

汶水路上的静安体育中心“热火朝天”,16片羽毛球场和16片乒乓球场均已满员。“这里的场地很棒,环境专业整洁,虽然是室内,但是有新风有空调,在这打球很过瘾。”羽毛球爱好者陈女士说。家住宝山的邱先生经常和球友切磋乒乓,“知道今天免费,我早早就预约了,专程和朋友一起过来玩”。工作人员介绍说,静安体育中心“全民健身日”公益场预约通道于一周前开启,共开放游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4个项目1000个免费名额,当天所有场次均已被预约。

位于江宁路上的静安区运动健身中心游泳馆当天也迎来了大批泳客,其设施先进、管理精细、服务热情,深受市民好评。静安区体育馆是南京西路商圈的“运动加油站”,一楼的市民健身驿站内,不少白领趁着运动“热潮” 一起动起来。

未来3天,区体育局还同步开展“集章畅玩静安体育地标”活动,市民可到区内7所公共体育场馆打卡,加盖场馆纪念彩色印章。“孩子正好放暑假,去几个场馆走走看看,就当citywalk。”市民钟先生说。

全年将开展体育赛事活动300余场

8月8日晚,来自全市16支球队将汇聚静安体育中心,举行2025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静安青年男子业余足球公开赛暨静安区第三届运动会“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共同为全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及体育宣传周静安区系列活动启动预热。

8月8日前后,静安举办SOC上海体育舞蹈公开赛、区运会攀岩总决赛、区运会飞镖团体赛、静安社区健康运动会“一街一品”分站赛等21场赛事活动,并提供24场全民健身指导讲座和志愿服务,进一步营造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一直以来,静安坚持“人人参与运动,人人参加比赛”的办赛理念,着力深化三级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建设,开展“创卓越 享静赛”静安精英挑战赛、体育周周赛、社区运动会、“静安论剑”“静安论棋”“静安论道”等各级各类线上线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承办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马拉松、上海静安半程马拉松、上海国际体育潮流文化节、上海电竞大师赛等诸多高规格国际国内大赛……这些赛事活动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喜好的人群,旨在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真正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

今年,恰逢静安区第三届运动会火热开赛,从4月一直延续至11月,预计全区全年将开展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00场以上,市民参与30万人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区体育局携手合生MOHO Mall广场、上海久光中心、大宁国际商业广场、PAC吉宝中心、万象天地相继举办了跆拳道、体能挑战、武术、跳绳、机器人乒乓球、城市定向等赛事,将体育赛事同商业综合体相结合,让更多新兴人气体育项目邂逅静安,以“文旅商体展融合”催生健身消费新增长点。

让更多体育设施“靠得近、用得上”

在静安,越来越多“小而美”的高品质健身设施嵌入了社区、绿地、商圈,不断深化“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无论是和“城市绿肺”融为一体的健身步道,足不出小区的社区健身苑点,还是让白领午间“动”起来的楼宇健身室,核心宗旨便是“靠得近、用得上”。

今年,静安继续全力拓展全民健身场地资源。前不久已完工的协信绿地市民健身步道全长450米,位于协信绿地内,充分践行“体绿融合”的理念;走马塘公共绿地市民健身步道正在建设中,由一条步道和一片匹克球场所组成,总面积约830平方米,在绿地范围内融入体育元素与运动项目,进一步提升市北园区区域体育丰富性。建设中的灵石路社区综合运动场,将2片篮球场和1片笼式足球场进行翻新、提升,还将增加市民健身步道、室外棋类及儿童活动器材;对篮球场进行翻建的沪太支路市民球场即将完工。

截至目前,静安已形成由市民球场25个,市民健身步道42条,社区健身苑点689处,楼宇健身室50处,长者运动之家12处,76所体育场地开放学校以及静安体育中心、静安区运动健身中心、静安区全民健身中心(新建中)、静安区体育馆、静安区网球馆、静安区工人体育场等公共体育场馆组成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

此外,“静安体育综合服务平台”“你点我送”公共体育服务、“共享市民球场”管理模式组成了静安“互联网+体育”服务平台,根据市民需求配送体育场地、健身指导、运动器材、赛事活动、体质测试等体育服务,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

(部分图片来源:静安区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