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满绿意盎然的中心花园,37层的高楼外墙泛着温润光泽,年轻的保安向进入小区的居民行礼问好,数字监控屏幕上各角落清晰可见……江宁路街道这个拥有473户居民的小区——
君御豪庭
,正以崭新面貌迎接每一个晨昏。这场蜕变始于2023年底。通过业主投票,平均年龄48岁的
新一届业委会“七人团队”
走马上任。在党建引领下,他们与联宝里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业委会执行秘书吴音紧密协作,先后推动外墙维修、监控升级、绿化改造等一系列工程,书写出“三驾马车”协同治理的鲜活样本。精打细算
专业“钉牢”外墙安全
“以往台风天总提心吊胆,现在终于能睡踏实了。”家住28楼的王阿姨望着窗外新修缮的墙面,语气里满是欣慰。外墙空鼓问题曾困扰君御豪庭多年,新业委会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啃下这块“硬骨头”。
摆在眼前的现实并不轻松:小区维修基金有限,既要解决燃眉之急,又得兼顾长远规划。业委会没有急着开工,而是做足前期“功课”——邀请多家有资质的企业投标,驾车前往投标单位实地踏勘,最后选定了一家有丰富外墙维修经验的公司,并通过多轮谈判将维保期确定为6年。
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少数居民提出疑问:“为何一上来就做工程?”业委会成员以专业眼光回应:这些工程是真正解决小区根本问题的长效举措。针对“维修费用过高”的质疑,一位精通建筑材料的业委会成员从工艺选择、材料特性等专业角度详细解析,逐渐打消了居民的疑虑。
9个月的施工期里,业委会成员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一平米打8个螺丝”的缜密细节让居民倍感安心。不仅如此,维修过程中,工程队同步完成了6个天台的防水加固,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楼顶漏水问题。
整修前
整修后
技术迭代
科技“锁住”安防屏障
此前,君御豪庭小区的监控系统仍停留在2009年安装的模拟监控设备,画面模糊、存在众多监控盲区,让不少业主对安全问题忧心忡忡。新业委会上任后,迅速将监控系统改造列为重点工程。
在招投标阶段,业委会成员将“大家事”当“自家事”。他们先后对比了8家供应商的方案,组织十余次专项讨论会,甚至在初步选定供应商后,因发现某些细节不符合要求而果断推翻重来。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我们绝不能将就一个关乎业主安全的系统。”这是业委会成员共同的心声。
监控更换前
监控更换后
经过半年的精心施工,全新的智能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如今,值班保安的监控屏幕上,
161个高清摄像头
实现小区公共区域全覆盖,20多个仰角安装的摄像头
专门针对高空抛物。此外,系统还升级了数字对讲功能
,让业主可通过单元门禁与访客直接视频通话;人行摆闸和车行道闸的联动控制
,使出入管理更加智能高效。科技赋能让社区治理迈入智能化新阶段,小区安全系数大幅提升。更新改善
细节“激活”小区生机
针对地库上方泥土层薄、中心花园树木过密导致低矮绿植坏死等问题,业委会组织对中心花园和行道树进行全面修剪、更换坏死灌木,让小区重现绿意盎然的景象。与此同时,垃圾箱房、健身器材等细节改善同步推进,从细微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虽然业委会工作属于公益性质,但成员们始终与物业共同探讨管理问题,随时接待有疑虑的居民,实时关注各管理群动态。在业委会指导下,
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保洁、保安队伍统一规范礼仪礼节与服装标识,安保人员对车辆行礼、对行人问好的细节,让居民感受到服务温度。“大家都是平等的,投票时,我是一票,他也是一票,谁也没有比谁更有特权。”业委会成员的这句话,道出了他们一心为公的治理理念。
协同治理
党建引领破解难题
物业治理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关键要在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下,推动“三驾马车”协同运转。联宝里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吴音有“两个身份”,在居委会,她是负责业委会的专职社工,在业委会,她又是义务奉献的兼职秘书。一次业主大会召开前,她发现程序中缺少一项公告,当即指导业委会在大会前完善了程序,确保各项工作依法合规推进。
今年以来,江宁路街道根据区委关于党建引领“静邻物业 品质跃升”行动的要求,学思践悟孺子牛精神,积极探索
“业委会+专业社工”两个提升专项行动
,并将其纳入街道“宁聚·人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十大善治项目
。通过“建强用好业委会条线社工队伍”“提质赋能业委会执行秘书服务”“指导监督业委会依法规范履职”3个方面13项具体任务,推动社工队伍专业化水平和业委会规范履职水平双提升,努力破解居民区党总支领导下的“三驾马车”治理难题。小区治理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未来,在党建引领下,业委会、物业和居委会“三驾马车”的协同运转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既保持改造力度又控制治理成本,既提升专业水平又扩大居民参与,是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这一过程没有标准答案,唯有在实践中不断调适完善,才能真正实现社区治理的长效发展,让更多居民收获幸福感与安全感。
(资料来自:江宁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