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放大招:生娃能领七笔钱!有人能拿10万,每年3600元,连续发放3年,而且不分一、二、三孩,这笔总额高达900亿的育儿补贴,将于8月下旬正式到账。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婴幼儿家庭都能申领。
据《大象新闻》统计,从怀孕到生娃的全流程里,还有6笔钱可以申领:产检补贴、生育津贴、男方陪护津贴、新生儿育儿退税、地方生育奖励金……据悉,有人能一次性拿到数万元补贴,大大减轻育儿压力。
当前,上海高生活成本、延迟婚育等因素导致生育率降至0.7,接近全球最低水平。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仅短期提振出生率,后续激励不足,人口结构失衡,2024自然增长率-1.53‰,老龄化加剧进一步抑制生育潜力。
除了国家层面实打实福利落地,全国已有20余个省份在不同层面推进育儿补贴政策:如呼和浩特的“阶梯式补贴”堪称硬核——一孩1万、二孩5万,三孩10万;杭州、深圳、长沙等地则在补贴之外,叠加了购房优惠、托育服务减负等“组合拳”,让生育支持更贴心。
尽管世界已进入AI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更富足、美好生活,然而人还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家庭,如果任凭老龄化加剧,做不到生生不息,那么文明成果和物质财富将无法继承,人类社会发展脚步将日益沉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一切新价值的创造完全依赖于人的活劳动;历史与现实也印证:人是发展核心驱动力。
2016年上海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从21.8万降至2020年12.8万;从2021年11.6万降至2022年10.8万;2023年仅9.8万,预计2025年回升至11.8万。上海人口负增长反映城市深度转型,老龄化加剧,和自然增长率负值凸显可持续压力;外来人口减少推动产业向高端升级,加剧了劳动力短缺和养老负担,长期看,上海需平衡产业布局与公共服务,提升宜居性以应对人口结构剧变。
生育从来不是理性的经济演算。当有人提出“生个娃如何”时,年轻人不必急于在账本上加减乘除,而是要算下政治账、家庭账,乃至推演至国家战略高度:中华民族要旷日持久繁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前行,为此努力。
尊重人、发展人、依靠人,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每一次国家人口政策调整,无不是催生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动力。面对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放出生育奖励高招,年轻人应审时度势,积极备战,为祖国和家庭幸福,生个娃又如何?!
(记者 殷志军,来源: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