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轮值主编的《上海土地》杂志2025年第二期(总第194期),主题为:沪派江南特色风貌营造。我们将陆续发布该期主题文章,敬请关注。
沪派江南风貌传承目标下
市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优化
陈小飞
01 引言
为落实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实现上海“2035”发展目标,市规划资源局于2023年组织开展了上海特色民居村落风貌的调研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沪派江南”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持续打造“沪派江南”IP。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于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的工作部署,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赓续地域传统文脉,市规划资源局深化推进试点营造工作,并明确提出“以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为牵引,加快推进15个沪派江南营造试点落地实施”。
与此同时,上海积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相关要求,立足于自身发展特点和多年土地整治的实践经验,以“2+8”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载体,进一步研究并制定了新一阶段土地整治的推进机制和模式。
02 市级土地整治的先期发展
2010年上海市成立市级土地整理机构,专门保障和落实土地整治工作,上海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迎来重要契机。2011年上海市围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加快推进“四个率先”的总体部署,制定了“145”土地整治战略,即坚持“以综合型土地整治推进上海转型发展”为战略导向;聚焦“增加耕地数量”“提高集约水平”“完善生态网络”和“优化空间形态”四大战略目标;确定多功能农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集中建设区外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市级整治、滩涂圈围开发五项主要任务。
目前上海市已经分5批次陆续推动了17个市级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实施模式为市规划资源局负责立项、规划设计、预算审批及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市财政局负责资金拨付管理,市土地整理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区规划资源局配合组织协调,街镇负责具体实施推进。其核心在于整治对象覆盖乡村地区所有地类、囊括“田、水、路、林、村、厂”等各项要素的实施建设。
03 市级土地整治:沪派江南落地实施的重要承载
“沪派江南”是落实文化强国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2035总规”和彰显人文之城的重要举措。根据《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2024-2027)》,围绕“营造更加原真的沪派江南水乡底色底板”、“塑造更具特色的沪派江南村落风貌”和“加强更富魅力的沪派江南乡野活动”三个目标导向,明确了18项任务和54个框架体系的行动,有序推进实施。
在总体推进方面,沪派江南确立了“五划联动、三师联创”的推进机制和“建立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组织框架。聚焦沪派江南落地实施,明确以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为引领,建立健全各类资金统筹使用机制,加大政策资金聚焦力度,引导市级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好两宜”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水美乡村”试点、开放休闲林地等各条线资金向试点区域集中集聚,重点支持特色风貌保护传承试点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凸显建设成效。市级土地整治作为子项目之一,与其他涉农条线项目、社会资本项目共同完成全地域、全要素的综合治理。
图1 沪派江南推进机制示意
2024年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发布《上海市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沪规划资源施〔2024〕55号),市级土地整治有了明确的定义:使用市级财政资金,开展宜农未利用地开垦、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实施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根据目前市级土地整治的定义和内涵,其工程建设标准虽涵盖各类要素的整治,但现阶段更加侧重于综合性整治以及生态保护修复需要系统衔接的整治内容,由于分开实施统筹难度较大或界面不清晰,优先由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在“沪派江南”营造的目标导向下,市级土地整治根据其作用和内涵成为沪派江南营造精品示范工程的牵引和重要承载。
因此现阶段的市级土地整治的定位由追求整治要素的“大而全”转向“特而精”,由田水路林村厂等全要素治理,转为侧重于用地整理、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面向沪派江南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和引导,市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需要进一步纳入蓝绿底色底版的营造和维护。
04 既有工程体系梳理
上海自2011年推进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其工程体系主要参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技术标准》(DG/TJ08-2079-2010),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其他工程五项。土地整治工程体系重点关注农业规模化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2017 年上海市结合当年推进的建设用地减量化、以“郊野公园”为代表的生态修复实践和“土地整治+”工作实际及相关创新实践活动等,在2010版规范基础上出台了《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DB31/T 1056-2017)。该版规范在以农田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适合生态景观建设和良好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在工程体系上新增了土地修复工程、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三大类工程,支撑了建设用地减量化及土地修复、郊野公园及生态环境建设、乡村建设及治理、乡村旅游及休闲等整治重点内容,为郊野地区空间综合整治提供了全方位工程建设依据。
2017 版工程体系已经有涉及传承江南地区农耕文化和历史,体现郊野地区风貌和独特景观等方面的考虑,但更多的是围绕村庄宅基周边,重点针对保护村、保留村和撤并村提出差别化的治理对策、改造模式和规划设计指标等。
05 工程体系优化建议
在现阶段沪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的指引下,市级土地整治需围绕“保护传承沪派江南水乡特色风貌,彰显乡村特征内容”的总体目标,结合市级土地整治的内涵与定义,对标沪派江南三个维度的任务与行动,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2017版工程体系进行优化。
5.1 土地平整工程
目前该部分工程基本以农田建设为核心,包括田块修筑、耕作层地力保持和表土剥离等。考虑沪派江南营造提出的特色林地景观塑造以及湿地水乡意境营造等导向,土地平整概念可进一步拓展,由单一的农田平整纳入林、水等其他资源的土方工程,适宜结合区域地形塑造和大地景观塑造等建设内容,为各类资源的立方复合提供基础。
图2 林水平整及立方塑造示意
5.2 土地修复工程
2017 版工程体系主要考虑建设用地减量化可能存在的土壤污染,包括用地复垦、土壤改良和污染土壤修复,因此在2010版工程体系上单独形成一个大类。现阶段根据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分析和综合实施的导向,土地修复适宜作为区域生态修复的一部分,从土壤、水体、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估等多个方面综合形成一项。
5.3 田间道路工程
2010版和2017版的工程体系在道路建设方面基本以农田的生产、运输为核心,包括田间道、生产路、休闲步道和桥梁。考虑沪派江南有关村落风貌的激活要求以及各类乡野活动均需以道路为支撑,因此该部分建议扩充道路体系,由田间道路工程修改为乡村道路工程,包括村道(村与村之间、村与对外通行或主路的连通)、田间道、生产路、休闲步道以及桥梁,满足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村活动的多重要求。
图3 道路复合场景示意图
5.4 生态环境整治工程
2017 版工程体系基于郊野公园建设有关生态化工程的处理方法,增设该大类,包括农田林网工程(2010 版既有)、岸坡防护工程、水质净化工程以及景观生态工程。
现阶段一方面考虑市级土地整治定义已将生态修复作为核心工作任务,其综合性不仅体现在独立的生态化工程方面,更体现于对于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和源地、廊道以及节点的整体性解决策略;另一方面沪派江南提出的保护修复乡村生态基底、提高生态韧性以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乡土自然科普等要求,着重强调营造和维护蓝绿空间底版,又将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的目标立体化和多样化。
图4 廊下生态格局分布图
因此该部分建议由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调整为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工程,在二级项目当中,农田林网工程调整为绿廊建设工程,包括农田林网、道路绿廊、河道绿廊以及林班节点塑造;岸坡防护工程与水质净化工程合并为蓝廊建设工程,包括水系肌理保护及优化工程、乡村水岸工程、水环境治理及修复(湖、河、湿地)工程;将原土壤修复工程纳入二级项目当中,形成有关土壤部分的修复内容;景观生态工程在原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农田污染防控工程、景观环境美化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将自然景观生态工程扩充为生态系统修复及营造工程,同时增加环境监测工程。
图5 蓝廊建设工程场景示意
5.5 村庄整治工程
基于沪派江南有关村落风貌的保护和塑造的要求,建议在房屋建筑二级项目当中增加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修缮引导和特色建筑营造引导等要求;文化风貌工程二级项目进行扩充,由原来的文化风貌工程(更多强调宅前屋后整理以及古树名木、古迹保护),调整为村落风貌营造工程、人文风貌工程和自然风貌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表(优化建议)
06 结语
目前上海市第一批次沪派江南试点营造正在有序推进,其首发项目正由策划谋划转入落地实施的关键阶段,市级土地整治作为沪派江南营造的项目引领,其工程体系与构建沪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格局的匹配度尤为重要。本文以2011版和2017版市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为基础,结合现阶段市级土地整治内涵和特点,以沪派江南营造为导向提出五大项工程体系优化的建议。下一步可结合沪派江南营造的第一轮试点建设成果和示范样本,通过差异化和共性化分析,形成完善的市级土地整治新工程体系和新规范标准。
参考文献:
[1] 肖武,黄璐瑶,吴次芳.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必然性、长期性和阶段性[J].中国土地,2024(10):14-18.
[2] 蒋丹群,何京.新时代背景下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23第一期.
[3]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2024-2027 年)》的通知[Z].2024-5-17.
[4] 孙彦伟,龙腾,土地整治工程体系构建与完善[J].土地整治,2017.12(17):51-53.
作者单位: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系2024年度上海市土地学会科研课题成果
(来源:《上海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