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人人当主角!杨浦这里的文明实践有“长效密码”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07 19:49:30

“老师,这个青花图案怎么勾勒更生动?”“舞跳起来,腰扭起来,手摆起来”……漫步殷行社区,文明新风在街头巷尾吹拂,处处都能嗅到文化与文明的气息。

在这里,沪剧票友的唱腔与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交响,非遗工坊的墨香与森林音乐节的旋律交融,文明不仅是口号,更是居民生活中温暖而真切的体验。传统节日活动、非遗手作体验、文化艺术展演、科普讲座分享、亲子互动课堂……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居民们的笑脸,正是殷行街道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

近年,殷行街道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创建为民 创建惠民 创建靠民”为导向,以“文明生活秀”百姓大舞台为载体,将文明创建与居民文化生活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人人有舞台,个个展风采”的文明创建新路径。文明之花,正在社区每个角落绽放……

搭台唱戏,让文明创建更接地气

在殷行,文明实践也可以群众点单、“按需配送”。近年来,街道充分调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类阵地资源,将实践活动从分中心、实践站向特色阵地、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多元空间延伸,精心打造“家门口”的文明舞台,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群众点单”的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需求,定期开展公益服务、文化惠民、议事协商等活动,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真正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宗旨,让文明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同时,街道积极探索文明宣传新路径,以“文艺+文明”的创新模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主题活动。例如,在“文明养宠月”主题活动中,线上以宠物摄影大赛形式传递“牵绳随行、及时清理”的文明共识,线下通过分享会、健康义诊、趣味互动等将“文明养宠、科学养护”理念融入鲜活场景,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和认同;在“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中,巧妙融合踏青与诗词吟诵,让居民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绿色祭扫、文明追思的新风尚;在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中,以文化讲座与非遗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让文明理念在文化浸润中自然传递。

社区群文团队也加入文明创建的队伍中,助力构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立体网络。目前,社区已成立沪剧、书画、舞蹈等近400支文艺团队,每月开展精彩演出。同时,街道深挖非遗资源,将市级非遗“建筑微雕”及春联民俗、瓶中船模、瓷器彩绘等区级非遗融入居民生活,让居民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瓷器彩绘传承人王继红老师坚持8年每月免费授课,不断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探索在全龄、全人群中共享和推广,让这项技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百花齐放,文明沃土结出累累硕果

经过多年打造,殷行特色IP不断:春联文化节、戏曲文化节、共青森林音乐节……在这里,文化品牌与“文明生活秀”百姓大舞台有机融合,不断绽放“殷行光彩”。

其中,春联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七届,以笔墨为纽带,搭建起名家与居民的交流桥梁,更融入传统歌舞、二次元表演等新潮元素,吸引全龄段人群参与;戏曲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三届,既有群文团队与名家同台献艺,又有戏曲讲习课堂,更有社区票友专场,让传统戏曲绽放时代芳华;共青森林音乐节于今年重启,街道携手共青森林公园,以“文明×国漫”为载体,融合演出、互动、打卡等多元形式,打造了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青春活力的沉浸式文明盛宴。这一系列品牌活动不仅实现了文明创建与居民生活的有机统一,还持续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街道持续为社区温度“加温”。作为上海首个“骑手友好社区”,街道以“袋鼠宝贝之家”“暖XIN驿站”等特色阵地载体,打造开鲁新村文明友好街区,每周提供超20小时的公益服务,年服务新就业群体超1000人次,通过公益市集、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让城市“摆渡人”感受家的温暖。

此外,街道以1个街道图书馆、1个睦邻中心分馆和7个居委服务点为核心,构建“1+1+7”阅读服务网络,探索“书香社区”建设,年均接待读者近十万人次,以文化亲邻模式为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铺就了便捷通道,让书香成为社区治理的柔性力量。

每个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殷行吹拂文明新风。街道坚持全龄友好理念,打造覆盖各年龄段的文明实践活动体系,如针对青少年开展“红色故事会”“非遗体验”等德育项目,面向中青年群体设计“二次元谷子义卖”“国潮漫影cosplay征集”等活动,为老年人开设“中医讲座及问诊服务”“传统体育项目体验”“运动体适能科普”等健康课堂……让幸福底色在文明实践中愈发鲜亮。

久久为功,构建长效发展新机制

居民需要什么,社区服务什么。街道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深化社企校联动合作,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精准梳理居民“需求清单”,并将其切实转化为“满意清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受益”的良性循环,把文明创建具象为人民群众可感知、可体验、普遍受益、普遍认同的实事项目。

近年来,从“一盏中秋花灯里的团圆寓意”到“一副新春对联中的美好期盼”,街道借助传统文化载体让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烟火,“润物细无声”地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居民们在一次次便民服务中感受文明温度,文明创建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如今,街道聚焦品牌培育和资源整合,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围绕 “我们的节日”“文明创建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健康社区建设”等,构建“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矩阵(春有森林易跑、夏有森林音乐节、秋有戏曲文化节、冬有春联文化节),绘就了一幅“四季文明在殷行”的美好图景。

未来,殷行街道将继续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抓手,统筹推动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融合发展,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城区高质量发展,让文明之花常开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