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机坪,
在烈日炙烤下,
我的地表温度近60°C!
一般人都不敢靠近,
但有一群人却每天和我在一起……
跟着小交,
到上海两大机场看看吧↓
行李装卸员
在只有1.3米高的腹舱内弯腰搬运上千次
昨天中午11时许,海南航空的一架航班稳稳落地在浦东机场的停机坪上,浦东机场地服公司行李装卸员王良就和同事们迅速开启了行李卸载工作。
行李装卸员正在忙碌地
将腹舱内的行李和货物搬运下来↑
很少有人知道,摆放行李的飞机腹舱只有1.3米高,空间狭小密闭犹如蒸笼。刚停机的引擎余温还在往舱内灌,站在里面仿佛被扔进桑拿房。只见王良猫着腰,双手扣住一个28寸的行李箱,膝盖弯到几乎贴地,再猛地发力将箱子推到指定位置。
在保障每一趟航班的行李时,行李装卸员都要在这里待上45分钟,快速完成行李码放和装卸,可以说是体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
“每个航班到达后,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行李的装卸工作,休息半小时左右,下一个航班就要来了”,王良告诉小交,暑运期间,他和同事们平均每天要保障8个航班,在狭小空间内反复弯腰上千次,完成超500件行李的装卸工作。
汗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即便工作环境艰苦,他们在搬运时依然做到轻拿轻放,确保旅客行李不受到重压和损坏,安全、高效地送到目的地,交到旅客手中。
飞机加油员
每天数十次将20多斤加油接头举过头顶
暑运期间,随着航班起降量的居高不下,为飞机“加油”的工作也变得紧锣密鼓起来。
阳光直射下的浦东机场机坪地面温度接近60°C,入港航班停妥桥位后10分钟,航空器发动机尾喷口的余温依然高达110°C……
停机坪上,小交见到了正在为飞机加油的浦东机场航油公司航油加油员褚丹毅,“我们每天要为30多个航班进行加油保障,丝毫不能马虎。”他告诉小交,加油时长则根据飞机大小各有不同,“最多的时候,要在炎热的机坪上作业超两小时。”
航班降落后,加油员们要精准到位、轻拿轻放完成放置轮档、连接导静电线、加油栓、加油接口等近40个操作流程。每天弯腰俯身30余次拆装近50斤重的地井接头,数十次将20多斤加油接头举过头顶。
据了解,浦东机场航油公司日均加油保障航班超780架次,同比增长近5%。在这组数字背后,是无数位和褚丹毅一样的加油员在烈日下默默坚守。
安检监护员
巡视飞机步行3万步 晒出“熊猫眼”
下午两点多,正值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虹桥机场的机坪上热浪滚滚。
95后安检监护员侯蒙山身穿黑色制服、戴着墨镜在一架南航的飞机下不断巡视,早已满是汗水。
“我们的工作,要从清晨5点钟一直到晚上8点左右,需要不停地移动巡视,一天下来走的步数要在3万步以上。”侯蒙山介绍说,安检监护员负责在航空器停靠期间实施全天候监护,防止无关人员和车辆接近。随着暑运航班量持续攀升,虹桥机场的安检监护员每天要在无遮挡的机坪上巡视超15个机位,步数超3万步。一天下来,饮水量往往要超过4升。
小交注意到,因为一直在户外工作,侯蒙山的脸、脖子、手背都已经晒得黝黑,而由于长时间佩戴墨镜,眼睛周围的肤色反而稍浅,在脸上形成了“熊猫眼”印记。这,成了安检监护员们在烈日下坚守的独特“勋章”。
自2017年成为一名安检监护员,侯蒙山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8年,也经历了很多高温天气的“烤验”。他告诉小交:“暑运期间,天气比较热,航班量也比较多,高峰时段15个机位上可能同时有四五架飞机要巡视,一架巡视完就要赶紧巡视另一架,还是很考验人的。”
桥载设备操作员
在近70°C的作业区域中为旅客送清凉
15时许,一个国航的进港航班在引导车的“带领”下缓缓停在了机坪上,廊桥靠好后,桥载设备操作员曹荣军和同事迅速忙碌起来。
曹荣军推着沉重的空调管路,快步走向飞机底部。此时,机身周边的温度已逼近70℃,他戴着手套握住接口时,仍能感觉到热量透过橡胶传来。
“必须要赶在旅客下机前迅速接好空调,不然舱内温度就要往上升。”曹荣军一边说着,一边弯腰将空调管对准机身接口。10斤重的电缆接头扛在肩上,20多斤的缆线在地面拖出沙沙声响,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往下淌。
小交了解到,进港航班停靠后,桥载设备操作员要立刻为航班接入400Hz电源和飞机专用空调。这两件设备可以替代飞机辅助动力系统供能,减少碳排放和机坪噪音。
虹桥机场机电信息保障部客桥科科长程志强介绍说,操作员要提前10分钟到岗对10多项设备参数检查完毕后,立刻进行设备接入、设备监护、空调管电缆摆放等工作。
“飞机发动机刚刚关闭后还会有残余的热量,再加上轮胎温度也很高,这些因素叠加机坪高温,使得操作员作业区域的温度更高,要将近70℃。”程志强说,飞机供电的电缆接头有10斤重,再加上缆线,设备总重量超过20斤。在暑运期间,操作员平均每天要保障近20个航班,他们每天身背这些设备进行接撤电作业近40次,为乘机旅客送上清凉。
小交注意到,每保障完一趟航班,曹荣军和同事们衣服腋下和后背永远是湿的,在间隔休息约30分钟后,他又和同事们投入到了下一趟航班的保障之中。
助航灯光维修员
点亮机场8000余套助航灯光
虹桥机场有超8000余套助航灯具和600公里配套电缆,为了保障这些设备正常运行,助航灯光维修员每天要往返于3个灯光站、10余个箱式变电站和130多个高杆灯之间。
“我们每天的巡视分四个时间段进行,清晨、午后、傍晚、深夜,开展全覆盖巡检,确保灯光系统稳定运行。”下午四点半,虹桥机场飞行区助航灯光维修员陈阳和同事在北绕滑的一处高杆灯处忙碌着。
灯井在烈日炙烤下热得发烫,维修员们要蹲在里面将受高温和老化影响的灯具重新剥线、压接、封装。如果遇到高杆灯突发故障,还要背着工具箱爬上数十米高的作业平台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
暑运高峰期航班量大,开灯时间长,灯具维修的数量也会增加,比平时大概增加一倍。陈阳告诉小交:“夏天的高温天气更容易让线路老化,而且不容易发现,所以我们的巡检要更细心、更耐心。”
场务巡逻员
10分钟间隙争分夺秒巡查跑道
飞机的起降对跑道路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场务巡逻员主要负责机场跑道、滑行道的巡查与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隐患,确保航班平安起降。夏天叠加汛期,还需要重点关注因高温引起的泛油、车辙,以及沥青路面进水软化变形等风险。
暑运以来,虹桥机场航班持续高位运行,巡逻员们往往需要等待3小时,才有不到10分钟的运行间隙,争分夺秒完成“地毯式”机坪排查,在重点区域还要下车徒步巡检。
“我们每天有4次巡视检查,包括南北绕滑的巡视检查,还有航后、航前的巡视检查。”虹桥机场飞行区场务巡检员于晓刚说,白天主要是检查FOD(机场异物检测)为主,航后主要是检查道面损害为主。
“白天比较晒,晚上则是‘蒸’。”于晓刚笑着说,高温天气徒步巡视肯定热,但为了保障航班安全起降,这些工作都是必须要做的。
工作服在机坪热浪中被汗水反复浸湿,但他们毫无怨言,日均4次,每次10分钟极限专注,默默守护跑道百分之百运行安全。
货运站理货员:
高峰时段有条不紊处理30多个板箱↑
机场边检站执勤民警:
24小时不间断巡查保障航班抵离↑
两大机场升级机坪9处共享休息室
据统计,7月份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7.3万架次,同比增长2.9%;保障进出港旅客1169.7万人次,日均37.7万人次,同比增长4.7%。
从机坪到腹舱,从烈日当空到深夜繁星,高温之下,这群一线职工们用汗水诠释着“责任”二字的分量。湿透的制服、黝黑的皮肤、泛白的指节,是他们迎战高温的勋章。当旅客吹着空调等待登机,当货物顺利转运至各地,总有这群在高温中坚守的身影,他们用坚守换来了暑运的顺畅与安心。
小交了解到,上海机场也推出了多项举措,切实做好户外和室内一线员工的关爱与防护。
目前,9000箱防暑降温饮料、1500箱洗头膏、沐浴露、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用品已经全部发放到位。机坪各相关科室提前在员工休息区配备制冰机、冰柜、制冷风扇等降温设备,发放盐汽水、绿豆汤、酸梅汤、防晒喷雾等防暑用品,并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两大机场还进一步升级了机坪9处共享休息室服务功能,为机场和航司员工提供环境舒适、功能完善的休憩场所。共享休息室配备配备了冰箱、空调、微波炉、饮水机、手机充电设备、医药箱等设施。
摄影:韩菁、机场集团
撰文、编辑:韩菁
精彩看点
北青公路重固段改造进行时,家门口的交通有哪些变化?
好消息!南汇支线建设又有新进展
上海-哈尔滨“空中快线”开通,从申城到冰城实现“随到随走”
上海市交通委宣传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