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这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由炎热转向凉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秋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通过“贴秋膘”“啃秋”等习俗来调节饮食、顺应时节变化,寓意着丰收的到来和身体的调养。
我们常说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古人的业余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好玩的东西也比我们想象的多。在闲暇之时,他们除了吟诗作对、曲水流觞,也有许多体育运动供消遣。
立秋时节,苗族地区常举办盛大的斗牛活动,这一传统兼具文化象征与民俗娱乐属性,是苗族同胞庆祝丰收、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斗牛会是苗寨盛大的民俗活动,一般在立秋后数日举行。人们让两头水牯牛以角相抵,互相争斗,被称为“东方式斗牛”。届时,各苗家山寨人民穿上节日盛装,唱着山歌,牵着头头斗牛蜂拥而来。 斗牛会场一般设在四周有茂密森林的平坦草地上。正式开始后,人们把参加比赛的斗牛一齐放进斗牛场,顿时,几十头斗牛互相挑战,寻找对手,互相顶斗,斗败者拔腿就跑,逃出战场,胜者再次寻找对手。 直到剩下最后一对,这是斗牛中最精彩的决斗。此时两牛实力相当,甚至数小时都不分胜负。这不仅是在比力气,更是在比斗技,两头牛互相寻找对方的薄弱处,两对牛角互相碰击,有时它们头顶头,相持数十分钟,直至其中一头牛败下阵来逃走方休。得胜者昂首在场中,主持人给它戴上大红花后,由主人牵着绕场一圈,观众纷纷喂给它染红的鸡蛋和节日的饭菜,向它身上撒去无数的鲜花。 苗族是一个敬牛、爱牛、崇拜牛的民族,他们把牛视为健康、力量、勤劳、英雄的象征。苗家人喜爱斗牛,是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斗牛一般都是在庄稼收获后,用以庆祝丰收。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替,正在逐步演变成苗族重要的节日。当然,苗族人以牛相斗并不是戏牛取乐,而是以斗牛的方式选出牛神进行崇拜,来展示苗家人崇敬的力量和勇敢。斗胜的牛会被称为牛王、牛神、牛圣,为全村寨带来荣誉,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崇拜。 当代学生·2022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读本
- 二十四节气 - 岁时令·獬豸谚集 浦江镇民俗文化IP ——獬豸(沪语音:xiā zā) 与恺英网络旗下璧九工作室携手 推出《岁时令·獬豸谚集》联名漫画 将国家级非遗“沪谚”里的二十四节气 用漫画的形式进行传播 用新载体拓展“沪谚”的文化内涵 角色介绍 廿四节气 · 立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