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文章详情

瑞金医院专家赴塞尔维亚交流,共享脓毒症肠道微生态领域新进展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5-08-06 18:21:47

丰富战略伙伴内涵

共筑医疗领域合作桥梁

7月28日,为深化中塞两国在重症医学领域的科技合作,应塞尔维亚方邀请,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率领瑞金医院重症医学代表团赴塞尔维亚进行为期3天的交流访问。此次访问依托“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中国—塞尔维亚科技合作委员会交流项目”,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及两国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六届例会议定书,旨在落实两国医疗卫生科技合作协议的重要实践,标志着中塞科技合作在重症医学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聚焦重症前沿

共享智慧成果

塞尔维亚临床中心医院重症及康复中心主任、塞尔维亚麻醉医师和重症监护医师学会前任主席内博伊萨·拉杰维奇(Nebojša Radjević)教授率团队热情迎接中方代表团。

中方代表陈德昌主任介绍了中国重症医学发展现状与战略规划并指出,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中国重症医学在医疗技术、科研创新、学科建设及管理模式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打造了一条兼具国际水准与中国特色的重症医学发展路径。特别是在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的政策指引下,中国重症医学将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全球先进经验,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我们期待与全球同行加强交流,在重症医学领域共享智慧、共谋发展,为提升全球危重症救治水平贡献中国方案。”陈德昌主任表示,此次分享不仅展现了中国重症医学的蓬勃发展,也为国际重症医学的协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瑞金团队分享研究新进展

共话合作新方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潘晓俊医师汇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中国—塞尔维亚科技合作委员会交流项目“肠道微生态紊乱介导B细胞分化及抗体分泌障碍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研究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发现人体微生物组与脓毒症的奥秘关联,通过创新性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首次锁定7种与脓毒症发生风险相关的细菌,5种与疾病进展相关的菌种,6种与死亡率相关的关键微生物

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和16SrRNA测序技术,解析菌群-免疫轴的关键作用,发现肠道内益生菌(密螺旋菌属、乳杆菌属等)显著减少,产短链脂肪酸菌群(如瘤胃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匮乏,致病性志贺菌明显增加这一菌群失衡特征,同时发现肠道及血清短链脂肪酸(尤其丙酸盐)水平骤降,淋巴细胞数量锐减,B细胞分化异常,抗体分泌功能障碍(IgG/IgM水平降低)等免疫代谢改变,通过磷酸丙酸补充或粪菌移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上述异常指标,展现临床潜力,最终提升脓毒症预后。深层机制研究揭示,丙酸钠通过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糖酵解重编程,从而恢复B淋巴细胞功能。本研究为脓毒症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微生物-免疫治疗策略,为开发靶向微生态调节的脓毒症治疗方案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张晟副主任医师就项目后续研究计划与塞方研究人员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围绕当前研究进展、关键技术突破及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并在以下方面达成重要共识:深化联合研究框架,优化中塞协同科研模式,共同制定脓毒症肠道微生态领域的长期研究方案;推动创新转化,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衔接,加速科研成果向诊疗实践的转化;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共享数据资源与技术平台,提升全球脓毒症防治水平。此次磋商标志着中塞双方在脓毒症研究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为后续突破性成果的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脓毒症肠道领域的创新和转化。

交流访问期间,塞方带领中方团队参观“塞尔维亚临床中心医院”院史陈列馆及重症医学科病房。双方围绕重症患者的精准诊断、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感染防控、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以及重症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核心议题展开多层次的经验分享,并重点就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复杂危重症救治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创新成果展开讨论

贝尔格莱德大学医学院院长塔蒂亚娜·西米奇教授(Tatjana Simic)及副院长德扬·内希奇教授(Dejan Nešić)率院方核心团队热情接待中国代表团。塔蒂亚娜·西米奇教授表示,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合作源远流长。双方计划在临床技术培训、联合科研攻关、医护人员交流互访以及远程医疗协作等多个维度,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以共同提升重症救治水平,惠及双方人民健康福祉。

供稿丨重症医学科

编辑丨温兆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