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秋尚有近两个月的时间,黄浦多家老字号的新式月饼已经迫不及待早早登场,打响“年度争霸战”:上海德兴馆爆汁鲜肉月饼回归,首次推出全新口味蜜汁叉烧月饼,打造月饼界的“甜咸永动机”;老城隍庙推出梨膏桂花月饼,精致镌刻着豫园九曲桥等经典美景,把古典之美端上餐桌;松鹤楼牵手苏州博物馆,“乘云踏月”古风迎中秋。
中秋新宠!蜜汁叉烧、葱香牛肉月饼
打造“甜咸永动机”
盛夏八月,香喷喷的鲜肉月饼已提前开始为中秋“热身”。位于中华路上的老字号上海德兴馆最近外带档口又添新热闹。往来顾客除了购买各色点心、熟食以外,悄然登场的鲜肉月饼成为了新晋的畅销货。
据中华路店店长王佳运介绍,今年上海德兴馆除了继续供应经典款的爆汁鲜肉,以及去年一推出就大受好评的葱香牛肉月饼以外,再度发力创新,推出了新口味蜜汁叉烧月饼。三款鲜肉月饼已在中华路、昌里路、豫园、复兴荟四店同步上市,“销量每周都在稳步提升,顾客反响都挺不错的!”
爆汁鲜肉月饼一直以来都是上海德兴馆的明星产品,广受新老顾客的欢迎。每只月饼重约90克,馅心比例约占60%,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经过高温烘烤后的饼皮变得酥香蓬松,两面带着一层微微的焦褐感。掰开这层酥皮,冒着热气的“大块头”肉馅就暴露在了眼前,吃时要小心汤汁烫口。葱香牛肉月饼则以牛霖肉为主,馅心内加入了适量葱油增香调味,让人仿佛在吃月饼版的上海葱油拌面,颇有上海特色,去年首次推出就大获好评,因此今年也继续“在线”供应。
与上面两款咸味月饼所不同的是,今年新推出的这款蜜汁叉烧月饼主打甜口。经过店内多次反复调味,肥而不腻的广式叉烧被改良为恰到好处的“沪式”甜咸味,入口柔嫩,与他们家的招牌月饼酥皮相得益彰。中华路店店长表示,许多老顾客初次尝试后都反馈说不错,复购率颇高,“吃一口甜的月饼再吃一口咸的,感觉好像可以一直吃下去。”
古典美学跨界,
老字号月饼解锁“新皮肤”
鲜肉月饼口味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老字号还以月饼为媒,解锁传统饮食文化释放活力的新方式。
作为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松鹤楼与苏州博物馆(以下简称“苏博”)姑苏同源,文化共鸣由来已久。借助中秋这一传统节日,双方牵手共创,让唐代、明代与现代的美学文化穿越时空。
“与其说这是一盒月饼,不如说是一份可欣赏、可品尝的美学作品。”松鹤楼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他们携手苏博推出的“桂月盈思”中秋礼盒,简约而不简单。其以苏博馆藏明代画家邵弥作品《“冷露无声湿桂花”轴》为灵感来源:邵弥以诗为题作画,画中描绘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中意象。礼盒通过设计将古代诗画的两重意境传递至现代,让八月十五的皎皎月光、金桂花香、雅致秋夜徐徐铺展在眼前。
同样把古典艺术与现代美学融入月饼里的还有上海人都熟悉的老字号老城隍庙。今年推出的“莲年有豫”月饼礼盒纳入了九曲桥、荷花池、锦鲤等经典的豫园元素,取“连年有余”的谐音命名。里面涵盖了经典广式、桃山皮、彩酥三种类型、五款口味的月饼,充分满足天南海北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值得一提的是,老城隍庙的“梨膏桂花月饼”源自曾经上海城隍庙地区最负盛名的甜蜜美食“梨膏糖”。清润香甜的梨膏糖不仅承载了无数上海人的儿时回忆,如今也是令无数中外游客钟情的上海伴手礼,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以外,梨膏桂花月饼的饼面设计也值得细细品赏:精致镌刻的九曲桥、湖心亭、上海市花白玉兰……每一处细节都藏着申城的海派韵味,让古典与现代美学互融共生,也让一枚小小的月饼成为传递东方文化的新载体。
记者 / 范煜昊 邵林峰
编辑 / 孙超慧 李伽钵
图片 /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小福云”启航文化新生态,福州路聚力打造支马路营商赋能样本
2. 这家银行招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