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上海市朝阳中学,小编就被一排大小奖杯吸引,“这是我们学校的体育荣誉墙,学生每天一进校门就能看到,激励他们向上拼搏,也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教师出身的校长王隶告诉第一教育。 朝阳中学是静安区一所地处内环里的公办初中,“别看我们校园面积不大,学生的人均运动面积却有20平方米,还有一整栋楼的室内运动空间。”王隶颇为自豪地说。
从校门进入后往西侧走,就是学校的“竞攀楼”了,“这栋楼退租还教后,我们就把它打造成了室内运动空间,面积有2400平方米。”王隶带着小编逐层“攀楼”,综合馆、体操馆、乒乓馆、健身房、学生体质监测中心、舞蹈房等功能区一一呈现,“最好的天赋就是勤奋”“汗水铸就成功路,坚持塑成王者风”等标语挂在墙壁上。体育馆里还设置了“名人堂”,悬挂着曾代表学校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摘金夺银的“明星海报”。
王隶介绍说,充足的体育运动空间为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每天安排上午30分钟、下午15分钟两次课间活动:上午的30分钟大活动按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体育老师分块负责,分层实施,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场地设施,结合篮球、啦啦操、乒乓球、体适能等形式开展体育运动;下午的15分钟课间活动主要用于开展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花开并蒂”——打花棍和花样跳绳,冬季开展冬季长跑。同时,学校还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了上海体育大学的“快乐乒乓球”课程、篮球课程等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补充。
学校同时打造了“智慧操场”和“全员手环”两个项目。在操场上,学生刷脸就能参加体锻并获取数据,跳绳、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实心球、仰卧起坐等运动项目都已经实现数字化。学生人手一只的运动手环也投入日常使用,“希望能够新技术的驱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王隶说。
不管是国庆长假还是寒暑假,学校都会为学生布置安排体育锻炼的家庭作业,不但提供跳绳、花棍等锻炼器材,还会提供由体育老师们自己拍摄的指导学生锻炼的小视频,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运动明星、电子小报或者制作研究报告去主动关注体育、培养体育的兴趣爱好;开学后根据学生在节假日里的锻炼表现,选出体育锻炼小达人予以表彰。
在朝阳中学门口的体育荣誉墙上挂着这样一块牌匾: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打花棍”。
2024年10月,中央电视台CCTV-1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大型纪录片-上海篇,就邀请了王隶和朝阳中学的35位非遗小达人跟节目主持人龙洋、影视演员韩雪、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一起展示打花棍这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旱地拔葱”“鲤鱼摆尾”“妙打莲花”“二人同心”“你来我往”……一根花棍、两根手棒,在学生们的手中充满无限生机,花棍在空中翻飞,一次次巧妙地接棒、抛飞都让人惊叹。
王隶介绍说,2014年,当时还是区级非遗项目的“打花棍”走进朝阳中学。最开始只有五六个学生跟着代表性传承人查天培学习,之后,学校将“打花棍”纳入拓展课,并成立社团,每周开展三次学习课程,聘请传承人入校教学。同时,学校体育老师以及其他学科的志愿者老师一起参与学习“打花棍”,逐渐完善“打花棍”的师资队伍。
朝阳中学学生参加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开幕式
打花棍包括拍打、抖动、击打、敲击、旋转以及跳跃等技巧动作,朝阳中学学生胡兆恒说,打花棍需要整个身体协调配合,要眼快、手快、反应快,对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大有益处,既开发智力、又强身健体,“大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挑战不断创新,有的同学能边打花棍边跳舞,还有的能边打花棍边跳长绳。”
朝阳中学学生参加静安区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
如今,打花棍已经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朝阳中学也成为“上海市非遗在校园示范校”“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学校还编写了“查氏海派花棍家谱”,将入门级及以上的传承人录入家谱。
6月27日朝阳中学艺术节文艺汇演中,打花棍代表性传承人倪建生、吴广林两位老师主持入谱授棍仪式,通过入谱等级评定的137位朝阳中学师生和19位宝山路街道的花棍练习者成为“查氏海派花棍”的“化”字辈传人
据王隶介绍,除了打花棍,学校还形成了“男篮女舞”的体育特色项目,“学校里几乎每个男孩子都会打篮球,女孩子都参与到啦啦操活动中。”
2019年,朝阳中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连续三年来,学校的“旭日”篮球队分别获得静安区初中联盟校比赛冠、亚、季军和男子篮球3V3的冠军。
上海久事篮球俱乐部青年队主教练王勇来校指导学生训练
近年来,学校“Sunflowers向阳花”女子啦啦操队在市、区级比赛中屡屡摘金夺银。
朝阳中学啦啦操队获2025全国啦啦操联赛上海闵行站第六名
去年9月朝阳中学组建“Sunny”匹克球队,队员从零基础起步、刻苦训练、迅速成长,在上海市第一届阳光大联赛匹克球混合团体赛中勇夺初中组冠军;在今年5月的“川流杯”匹克球巡回赛-青少年赛中,七年级学生黄传钦获U14男单项目全国冠军,八年级学生程兆林获得U14女单比赛第四名。
王隶表示,“以体育人”是学校育人的最佳手段,“孩子们一踏上操场,还没有拿到器械,笑容已经发自内心地绽放出来了。不少孩子通过体育活动,获得了在教室之外的价值肯定,对身心健康的培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相信,孩子们在运动场的每一秒都不会浪费。”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