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浦江第一湾会客厅”
第三期人才专题活动上
多家企业给出肯定的答复
“我们一直在寻找人才
而且欢迎年轻人的加入”
(第三期活动在吴泾镇温度科技园内举行)
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领域企业甚至现场就发布了招聘需求,不难看出大零号湾覆盖的企业对高水平人才、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晨晖生物医药中国区负责人周文波说,我们企业一直在招人,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要招不同的人。“最新招的一个是在美国读本科,然后在哈佛毕业的,然后是比较偏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人才需求突出,70%岗位需硕士以上学历。
主要做创新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的祥耀生物CEO赵文祥也坦言:“我们今年终于把清北复交的博士都聚齐了。我们现在大概有十七八位博士了,不仅来自于全国各地,甚至来自于世界各地。”
上海浩海星空机械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了两个半月,联合创始人何轩说,员工的学历成分也是50%本科、40%左右硕士,10%的博士。
何轩也非常明确,青睐有创业精神的本科生,提供快速成长空间!他表示:“就是在我们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是有创业精神的学生,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因为我们创业公司就青睐有拼劲的孩子,我们也愿意给很多求职者机会。”
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是一个国家级的平台,该中心在闵行区政府支持下落户健康云城。中心由钱锋院士任首席科学家,杜文莉教授为中心主任,中心主任助理李中美说:作为我国流程制造领域首个技术创新中心,我们始终将“人才驱动”作为发展核心战略,现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
这场在闵行区吴泾镇举办的活动,吸引了企业家、政府、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聚焦人才需求对接,探讨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力量,通过面对面交流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高效沟通平台。
在吴泾企业需求多元,不仅仅是高层次海归、博士、硕士有市场,各种人才需求都有响应。
宝开物流的岗位非常实在,HR总监吴小亚开诚布公:“技术工程师岗位,中专科生占比达50%,强调实操能力。”
她带来的三名东海学院实习生也亮相活动,东海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曾祥锦、机电一体化的姜磊在电气工程师岗位实习,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刘孙浩在物流规划工程师岗位实习,这种动手能力极强的学校和专业往往在就业市场得到青睐。
榆逗科技(UFOU)是一家做智能家具的公司,口号很吸引人“不卷自己,不内耗自己”。人力行政总监陈佶说:“我们要的人才基本上就是本科以上的学历就OK了,我们公司的人才观来说,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够适应我们公司的。
陈佶的一席话应该能打动很多求职者:“公司主打的一个理念就是自由放松、真实,做真实的自己。我们是相对来说是我作为HR我们是很反对内耗的,也很反对去‘卷自己、卷别人’。”
华师大的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贾覃锋提出了一个文科生就业难题,上海浩海星空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何轩、祥耀生物CEO赵文祥都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后期的再学习非常重要,华东师大地理教育专业学生获建议拓展遥感技术等跨界技能;交大校友会代表指出:“科创企业同样需要市场、管理等复合型人才。”;赛陇生物科技的创始人面对现场文科生的提问坦言,可以开放文科生转岗AI药物开发实习机会。
说到文科生就业,曾就职于中铁国际集团金政安接过了话茬,说:“我原来是在美国读工商管理学的,也是文科读的硕士。然后回国之后,就是机缘巧合到了北京的。”
金政安现在是公司里的项目主管,从北京来到上海发展后一直听闻大零号湾,也关注“浦江第一湾会客厅”有一段时间,这次特地赶来参加活动,目的还是“交朋友、长见识”。
他跟企业家们沟通的是核心聚焦客户品牌保护领域,深度挖掘企业客户在品牌战略布局中的核心诉求。“深耕基建项目市场开发领域,聚焦政府平台合作场景,整合央企资源与金融机构渠道,设计适配项目特性的投融资模式(如EPC+F)、推动项目全周期的前期规划与落地推进。”
现场上海交大材料学院校友会秘书长刘巍对金政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这里公司很多,有一家初创企业项目现在已经正处于这个融资的一个关键阶段了,可能估值两个亿左右,缺的就是一个总经理。像你这样的情况,我听下来还是蛮合适的,”
当场就发出的邀约也让金政安很高兴,也对于个人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实现从‘实体工程建设者’到‘品牌价值守护者’的角色延伸,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视频制作:杨黎萱)
求职者关注的往往是政策兜底与能力提升并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陈瑾分享了同龄好友的求职成功后公司遇到经营困难解散:“作为应届生的身份入职了一家企业,结果工作半年后,这个公司就解散了,现在他面临着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入职时间较短,以及难以衔接下一份新工作的‘困境’。”
对于这种状况,有没有过渡性的帮扶计划或兜底服务?闵行区人才局高服中心发展建设科科长姚静回应,可通过“春申计划”享受租房补贴过渡。
吴泾镇经发办也给了一个思路,“吴泾镇有这么多的企业,不管是联盟还是其它方式招来的人才一定是经过某个公司的面试。我确定过你是人才,他能够更顺利地招进其它企业。”
在这次“浦江第一湾会客厅”活动中,政企协同搭建就业桥梁是重点,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核心理念。
闵行区人才工作局现场解读了最新发布的“春申人才计划5.0”政策,涵盖租房补贴、青年公寓、应届博士安居补贴等福利。其中,全区5000套低租金(不高于2000元/月)青年公寓房源和最高2万元/月的顶尖人才租房补贴引发关注。
吴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还介绍了针对初创企业的社保补贴和贴息贷款政策,最高可享500万元贷款额度。
现场多位00后同学也忍不住举手发言。就读于多伦多大学的王思雨说,自己英语能力强,有媒体实习的经历,对各类企业都充满好奇。祥耀生物CEO赵文祥当场表示,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宣传,欢迎来体验。
在吴泾有一家“建筑师小作坊”。可千万别误以为是画图纸搞设计的,创始人许婧也来到现场,这位建筑学硕士分享了她在法国的留学和接触西餐的经历,以及现在这家每天都需要预定的西餐馆。
许婧说:“餐厅是我自己设计的,里面所有的元素都是我自己去精心挑选,包括我的菜品都是我自己上的。学餐饮是我在法国留学的时候,跟当地的法国人学的,就是跟房东还有我的法国朋友,地道的法式家常菜。”许婧最推荐的是吴泾的整体环境,“太适合创业了”。
创业支持与居住保障同步发力,吴泾镇投促中心负责人徐佳麟介绍,已服务近500个高校创业项目,提供场地对接、融资帮扶等全链条服务。
新黄浦筑梦城保租房社区推出毕业生专项政策,允许实习证明替代劳动合同入住,并支持全额公积金支付房租。
活动结束后
企业、求职者、政府部门
仍然在热烈交流
闵行区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表示,将持续通过“闵行组工”公众号和“春申爱才”小程序推送政策,助力人才与企业精准匹配。吴泾镇相关部门也开始了积极的对接,为更多人才落地做好服务准备。
黄浦江在吴泾镇流域的直角弯,被称为“浦江第一湾”。当下,吴泾镇对标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持续探索打造“大零号湾”产业人才社区,深化“泾英人才港”人才服务体系。
聚焦重点产业布局,以“三区联动”为抓手,构筑区域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核心。持续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以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上海紫竹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科创平台积极共探,落实了重点实验室建设、产业社群孵化等一系列产学研项目,不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针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人才及企业家群体,分别以新黄浦、创社区、紫竹半岛为半径,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探索打造“大零号湾”产业人才社区。2024年建设完成了区级首个人才社区——“大零号湾·国际科学家社区”。与TR35、创智学院等创新团队紧密联动,邀请科学家、高校产学研专家、科创企业家等共同组成青年创新创业导师团,梳理出5大类40项人才服务清单形成全方位赋能体系服务链条,搭建人才创新创业的友好场景。
持续深化“泾英人才港”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加大区域引才引智力度,联动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做好重点产业校招。充分发挥M9创新联合体人才牵引作用,推动华东理工、应技大与至纯等重点企业开展人才共育合作。对有创业意愿、高速成长期等不同阶段的产业人才,形成人才培育课程赋能体系。
此外,举办国际人才周、天使基金路演、“帆动兰香湖”等一系列人才创新活动吸引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齐聚大零号湾。
吴泾将持续锚定“大零号湾”创新驱动建设,探索春申金字塔人才学院吴泾分院实体化运营模式,积极拓展“泾英人才港”人才服务体系,做强人才增量,深化科创浓度,让吴泾成为人才近悦远来的沃土、干事创业的赛道、成长圆梦的舞台,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来源: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