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由6名外籍人士组成的“心联Heart-Link花木”国际志愿者团队发起了“Hi,花木”外籍城市讲述项目,他们聚焦社区生活、咖啡文化等主题,亲述在花木的生活经验和实用攻略,帮助更多外籍居民融入社区。“在联洋生活4年了,这里最打动我的不是‘国际社区’的标签,而是‘人情味’——陌生人变成家人的温度。”志愿者Akram说。
其实在浦东,这样的城市讲述志愿服务队伍、项目还有很多,志愿者们在浦东的大街小巷、科创园区与滨江岸线,正通过脚步丈量发展,用故事传递巨变。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以来,“City Walk在浦东”城市讲述志愿服务已形成60余支专业队伍,围绕现代化城区、产业与治理三大维度,将浦东发展史转化为一堂沉浸式“行走课堂”。
滨江画廊到振兴乡村,城市蝶变跃然眼前
在志愿者脚步丈量中,现代化城区发展脉络铺展成沉浸式“行走课堂”。
东岸滨江行志愿服务队集结金融精英、建筑师等多元背景志愿者,串联工业遗迹、摩天楼群与生态走廊,讲述22公里滨江从“生产岸线”到“生活秀带”的蜕变。
“红领巾”讲解团以“1+36+X”模式覆盖全域,在浦东开发开放主题馆回溯35年改革历程,更将足迹延伸至乡村——老港镇红领巾队伍讲述“浦东红窑”从废旧砖厂到文旅地标的转身,以及市级示范村大河村借力8424西瓜、翠冠梨带动农民增收的振兴之路。
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红领巾讲解员项目由区文明办、教育局、团区委、少工委等部门共同主办,青少年通过讲述厚植家国情怀,也让城市记忆代代相传。
科创巴士串珠成链,硬核产业绽放光芒
一条条科创主题巴士路线串珠成链,解码现代化产业的“移动课堂”绽放硬核光芒。
浦东科创巴士以“30分钟讲解+30分钟参观”模式,串联30余个科创地标:“创新之旅”聚焦战略科技,“未来之旅”解锁人工智能,“逐梦之旅”探究航天奥秘。张江“科创之旅”巴士则深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集聚区,90分钟浓缩“从园到城”的壮阔历程。更富巧思的是五一专线——劳模工匠与高校学子组成“跨界讲师团”,乘公交穿梭陆家嘴金融城、金桥智能制造区,将“工业锈带”变“发展秀带”的故事化为“行走的思政课”。
“乘客看到民生码头筒仓变身艺术空间时,总忍不住赞叹:这真是城市更新的神来之笔!”专线志愿者感慨。
社区微更新里的大智慧,自治故事暖人心
现代化治理的“浦东样本”,藏在社区角角落落,在居民共创中生动讲述。
南码头路街道行走的胶南服务队以居民自治撬动大治理:退休社工郑兆坤带领团队将荒芜绿地变为12处微景观,串联上海溶剂厂历史与社区新生,吸引300余人参与社区迭代。三林镇林小舍服务队打造“15分钟生活圈”范本——通过“飞龙园”口袋公园共享绿植,用“科学&艺术”夏令营传递节水理念,未来三林镇每个社区都将复制这一“小特美”空间。周家渡街道“渡口巴士” 则让机关干部变身讲解员,10公里环线串联35个居民区,随车讲述基层治理如何织就美好生活。
区委社会工作部透露,未来将构建 “专项+常态”双轨体系:既围绕浦东开发开放纪念日等开展主题讲述,也推动部分区域打造“一区域一品牌”日常服务;同时建立 “城市讲述资源库” ,联动高校、外籍志愿者孵化“世界看浦东”等国际化品牌,让发展故事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