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富宁葱郁的山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的民谚:“八角是个山中宝,一年栽来百年好;八角是棵摇钱树,一年栽来百年富。”三百年的八角种植历史,浸润了这片土地,全县近七成群众依此谋生。
然而,“山中宝”未能成为真正的“摇钱树”,八角产业大而不强,源头农户守着“金疙瘩”却收益微薄,丰饶的资源未能转化为实在的财富。
初到富宁,虹口援滇干部、时任富宁县挂职副县长的金宇就被眼前的困境刺痛。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听到了最真切的情况,全县七成农户世代种植的八角,色泽天然红润、香气馥郁纯正,是难得的无硫熏制佳品。然而,这份凝结着汗水与时光的优质山珍,却因缺乏深加工能力和议价话语权,被山外的收购商以低廉的价格成批收走。农户们辛劳一年,换来的收入仅够糊口,而真正的利润却在外地流转,金宇团队下定决心,要为这深山的“摇钱树”打通通往市场的“任督二脉”。
突破口在哪里?虹口团队的目光锁定在产业最薄弱的基础环节。他们深知,没有稳固的根基,产业振兴就难以成功。于是,一笔1760万元的虹口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带着上海的温度和智慧,精准地注入了富宁的山乡。
资金迅速转化为改变的力量,现代化的八角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为八角的优异品质提供了权威的“身份证”,让富宁八角的“无硫”“天然”特质有了科学背书,价值不再被埋没。
连片的标准化八角晾晒大棚也在山间铺开,从此告别了“看天晒八角”的窘境,保障了产品干燥的品质与效率。功能齐全的农特产交易集散中心也进入试运营阶段,有效整合了分散的资源,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减少了运输损耗。这三项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环环相扣,如同为富宁八角产业精心打造的“出山高速路”,扭转了以往“好货便宜卖”“丰产难增收”的困局,为后续腾飞奠定了最坚实的路基。
仅有硬件远远不够。虹口团队深知,科技是提升产业内生力的核心引擎。在虹口区政府的帮助下,引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力量,为农户带来科学的种植与管理知识。
同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目光投向更前沿的生物科技领域,邀请来自虹口区的本土高新企业——蓝晶微生物,将其先进技术带到了富宁的山林间。
蓝晶微生物的技术专家深入八角种植基地,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改良工作,为这片孕育了百年“摇钱树”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从根基上保障八角树的健康生长和品质提升,为富宁八角产业的未来竞争力奠定了更坚实的科技基础。
洞波乡安那村委会的种植大户陆有高守着祖传的350多亩八角林,正是科技赋能的受益者之一。过去,他常为病虫害和低效种植困扰。虹口团队带来的专家成了他的“及时雨”。精准的矮化处理技术、科学的管护方案被引入他的林地。
如今,在土壤改良等新技术的综合作用下,短短时间,困扰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八角挂果率显著提升。“以前辛苦一年也就图个温饱,现在月收入比以前多了近三分之一!”陆有高说,“多亏了虹口干部带来的新技术,让咱这‘摇钱树’真能摇下钱来了!”
品质是底气,市场是关键。金宇团队化身“超级推销员”,凭借东西部协作的坚实背书,以一股韧劲叩响知名企业的大门。他们精心准备样品,更力邀盒马鲜生、海底捞等企业代表亲赴富宁,实地见证八角从采摘到加工的每一个环节,感受那份源于自然的纯净品质。
诚意与品质终获回响。富宁八角成功打入盒马鲜生、海底捞等高端市场,并与全国100多家香料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渠道。三年来,通过精心组织的10余场上海专场展销会,富宁八角销售额累计突破9800万元。2024年,富宁县八角产量高达21万吨,农业产值达12亿元,加工值提升至3亿元,种植户人均收入超过5500元,一串串数字,是产业兴旺的最好证明。
从破解原始困境的基础建设,到引入科技提升“造血”功能,再到搭建桥梁开拓广阔市场,富宁八角的蝶变,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产业振兴的节点上,完成了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振兴的华丽转身。
在蓝晶微生物等企业参与土壤改良的实践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引入上海生物技术企业的合作,开展八角种质资源研究,实施更系统的土壤肥力提升工程,以科技持续赋能这片古老的八角林。
富宁山间,百年八角树郁郁葱葱
在虹口援滇干部
用心血浇灌的振兴之路上
这棵古老的“摇钱树”
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馥郁的香气,已沿着蜿蜒的山路
飘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