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当炎热的天气伴随着夏日的风一起到来时,有一种食物便会悄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它就是——绿豆。
烈日高照的正午,走进食堂,一碗碗清澈见底的绿豆汤整齐排列在桌上,成为人们的午饭“解渴搭子”;
去街边的便利店买零食时,打开冰柜拿上一支绿豆棒冰,边走边吃留下一路清凉;
在饭店吃饭时,点一份绿豆刨冰作为甜品,冰爽又解腻;
又或者在咖啡店小憩时,饮品菜单上的“上海绿豆拿铁”令人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品尝绿豆与咖啡碰撞出的火花。
无论传统还是创新,绿豆都会在夏季准时进入上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以下这些关于这位“夏日顶流”的冷知识,你听说过吗?
跟随静宝一起一探究竟吧!中国饮食养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对于很多上海人来说,绿豆汤、绿豆刨冰等是从小吃到大的。而实际上,
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绿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豆很早就被记载于中医典籍中,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得到了较高的认可。
唐代的医学著作《食疗本草》最早记录了绿豆的最佳食用方法及食疗功效:“诸食法,作饼炙食之佳。谨按:补益,和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此最为良。”
而明代的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更详细、更全面地记录了绿豆“消肿下气、压热解毒”等功效。
除此之外,关于绿豆价值的记载还出现在《神农本草经疏》《粥铺》等各类医典中,
逐渐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饮食养生文化中的地位
。深入人心的“夏日标配”
三伏天,一碗碧绿的绿豆汤在饭桌上再常见不过了。
它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价格也比较平价,是家家户户都能享用的消暑良品。
只需将绿豆洗净,放入清水煮熟便可得到一锅绿豆汤,还可根据自己对甜味的喜好加入冰糖,一碗下肚,燥热的身体就可以快速降温。
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一起,如陈皮、莲子、百合
,发掘绿豆饮品的更多功效,如健脾、安神等。什么是一碗好绿豆汤的“自我修养”呢?
传统绿豆汤讲究本味,好的绿豆汤,豆子要煮到“开花”但不过烂,汤色清澈,口感沙沙的,清甜不腻。
这份质朴的味道,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绿豆汤的“红绿之争”?
提到绿豆汤的颜色,一个有趣的现象总能引发讨论:
为什么有的绿豆汤颜色碧绿,有的却是红色?
网络上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南方的绿豆汤是绿色,而北方的绿豆汤是红色”,掀起了一场趣味十足的“南北绿豆汤颜色大辩论”。
绿豆汤颜色究竟是红是绿,可能与水质和煮法有关。
北方的水质偏碱性,且人们煮绿豆汤时较多是开盖慢煮,可能会加速绿豆皮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使汤色变红。
而南方偏酸性的水质和封闭快煮的烹饪习惯可以抑制氧化,保持住绿色。
除此以外,厨具材质也可能影响绿豆汤的颜色
:铁锅煮汤容易变红,而砂锅、玻璃锅等则可能更好地保持住绿豆的原色。无论是记忆中的传统绿豆汤、绿豆刨冰,还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出现的创新绿豆饮品,绿豆,总能用不同的姿态抚平我们每一个燥热的夏日。
这个夏天,你品尝过哪些绿豆饮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属于你的“绿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