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奉贤 > 文章详情

把晴空还给未来丨《奉贤报》月末聚焦

转自:上海奉贤 2025-08-05 10:54:49

2022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如春雷破晓应运而生。这部承载着时代重托的法典,将“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守护其人格尊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捍卫其隐私与信息之安全”的理念,化作润泽心田的甘霖,滋养着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

为了保护青少年儿童,及时解决少儿心理问题,2012年,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与区教育系统展开合作。杜昊医生作为医院的青年骨干医生,带领专业医生们组建心理辅导团队,将杏林仁心融于琅琅书声,架起一座医校联动的绿色桥梁。

前排中为杜昊

有着二十多年临床从业经验的杜昊医生,是区内第一批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医生。平日里,他肩负门诊办公室主任、临床心理科及儿少精神科主任三重职责,以仁术化解四方患者愁云。双休日里他又作为区“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团队的创始人,放弃休息时间,一早来到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前来求助的孩子们提供志愿服务。

01
仅仅是厌学吗

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有厌学情绪,不想上学是令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孩子厌学是出自对沉重学业的抗拒,还是另有原因,不能简单地从传统认知中去辨别。

孩子厌学通常是长期心理冲突的一种结果,这种冲突可能跟家庭有关,跟学校有关,跟自身有关。而且通常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的。它往往不会突然发生,但会在心理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出现。不少孩子在上小学时上课认真听讲、与同学也能友好相处,可是进入初中后却像变了一个人,易怒、烦躁、不想上学。面对孩子的变化,家长通常会认为是孩子的脾气变坏了,性格变古怪了。而没有过多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初中时期的孩子处在青春发育期,大脑的功能还未成熟,情绪容易波动。孩子在学校里遭遇了什么?和同学是否发生了矛盾?学习状态与之前是否有不同?看似一个个微小的事件,都可能成为让孩子陷入焦虑抑郁状态的诱因。

在评估孩子是否可能陷入某种负面情绪时,重要的是要区分开正常的情绪波动与潜在的病理性状态。抑郁情绪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之一,常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学习压力或面临的各种挑战。这种情绪通常是暂时性的,能够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自然缓解,其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周。因此,当孩子表现出情绪波动时,家长应首先保持冷静,给予一定的观察期,结合孩子的后续变化来做出合理判断。

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认识到,焦虑抑郁症不仅表现为情绪低落,还可能伴随一系列的躯体化症状,如无明显器质性原因的头痛、胸闷、消化系统不适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是孩子内心痛苦的外在反映。“如果孩子的情绪低落持续超过两周,伴随有叛逆、厌学行为,甚至出现自我伤害倾向,这可能是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采取行动,不仅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与支持,更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治疗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杜昊医生介绍道。

02
帮助孩子找回安全感

2019年,区精神卫生中心开设了“心灵驿站”。在近几年的治疗中,患者年龄呈现年轻化。结合儿少特点,杜昊医生带领团队及时调整了治疗模式:先是倾听陪同孩子来看病的家长的介绍,了解患儿的基础情况;然后让家长回避,单独对孩子进行询问,掌握孩子的真实想法;最后根据孩子反映的问题,再对家长进行沟通指导。期间,医生们通过会谈的方式与孩子深入交流,了解其成长轨迹中偏离的部分,以及与之发生关联的各类影响因子,如出生情况、性格因素、成长环境、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生活事件、社会评价等等。

通过沟通,医生们会发现孩子原生家庭的问题,从而开展家庭治疗。很多时候,父母都会习惯性地把所有目光投向孩子,仿佛只有他(或她)才是病人。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去暴露自己的心理障碍,他们更多地是选择去压抑、掩饰和合理化这些问题。如果把孩子比喻成花,那么父母就是育花人。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培育出健康的花朵。除去先天的遗传因素外,孩子的个性养成来自后天的生活环境。关爱孩子、善待孩子、尊重孩子是每一个家长的必修课。

杜昊医生向我介绍了几个成功的治疗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医生们在做家庭访谈时,把焦点放到了整个家庭上,去关注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去思考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和谐的原生家庭关系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长期的不安全感会导致恐慌与应激,从而引起负面情绪。

杜昊医生指出,儿童的抑郁症状不同于成人,他们通常不会持久且直接表达悲伤情绪,所以一般不轻易暴露,但一旦暴露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不愿承认孩子有问题,认为:“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但事实是时代进步了,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冲击他们稚嫩的心灵。同时,日常的学习中孩子们没有喘息的时间,周一至周五在校学习,双休日又多被父母送去补习班,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疲劳会加重心理状态的失衡。加之不能建立同伴关系,许多的不快乐只能被积郁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孤僻,心理状态愈加失调。所以孩子间的同伴功能也很重要,是安全感的充实剂。

在杜昊医生团队救助的孩子中,有部分因厌学离开学校,居家已久,不愿再回到学校;有的缺少家庭的关爱,深陷抑郁的情绪;有的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勇气,存在社交障碍。为了给孩子树立重返课堂的信心,医生们引导孩子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激发他们的动手热情,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令杜昊医生欣慰的是,在他们志愿者医生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不少孩子成功回到了学校课堂。

03
树立康复的信心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患者总人数的30.28%。因此,当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状,作为家长千万不能讳疾忌医。家长要做的是及时带孩子就诊,积极配合治疗,用心陪伴,科学照护,帮助孩子早日走出困境。

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青少年尚处在生长发育期,结合症状的轻重,心理治疗或药物介入治疗,在症状减轻后是可以停掉的。在用药方面,杜昊医生建议:轻中度青少年抑郁障碍可选用中成药治疗;对于中重度青少年抑郁障碍可选用抗抑郁西药治疗,具体的用药方式和剂量遵医嘱。治疗期间切不可自行减药、停药、增加药量。有不少孩子觉得吃药难受,会偷偷地将药吐掉,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监督孩子服药。目前,各个国家对推荐给儿童青少年阶段使用的精神类药品,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副作用相对较小。

源头诊治,医者仁心。在长达二十多年的临床治疗中,杜昊医生跟踪了不少病例的少年患者,他不但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而且陪伴着他们恢复了社会功能,开启了全新的美好生活。风雨过后见彩虹,人生忧乐,存乎一心,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拥抱世界。杜昊医生带领着他的医疗团队成功帮助了因先天基因缺陷被父母放弃的孩子重树信心;帮助了离开学校混迹社会的孩子重返课堂并考上大学;帮助了反复消极自残的孩子戒除了自伤行为。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在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儿童病房内,我看到了贴在墙上孩子们的画作。这些作品中有花瓣艳丽的花朵,有姿态可掬的小猫,有翱翔蓝天的小鸟,童真和美好跃然纸上。金色的阳光洒进病房各个角落,每一道光都会给孩子们送上温暖和爱,驱散他们心头的阴霾。

为了这份宝贵的晴空,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有一个晴朗的未来,杜昊医生和他的医疗团队正守护着,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每一位医生在守护着,日以继夜,倾尽全力。

撰稿:紫薰

编辑:陆嘉俊

•end•

往期精彩回顾

  • 奉贤这起案例获应急管理部点名表扬!

  • 首店+首展双引擎!奉贤科幻馆商业首秀:三大沉浸山丘×两大IP餐饮引爆客流

  • 从无名小摊到街角“地标”,这口老“咪道”勾起多少回忆?

  • 高温+雷雨!奉贤未来一周天气“高能预警”,这些事项你必须知道

  • “青溪雅集·露缀唐宵”——2025青溪“桃宝东市”老街雅集带你解锁夏夜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