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破旧斑驳的墙面粉刷一新,坑洼不平的道路变得平坦整洁,精心打造的健身区域人气十足……如今,走进岳阳街道北龙潭小区,处处都焕然一新。随着小区修缮工程的圆满竣工,358户居民告别了困扰多年的“老、破、旧”居住环境,迎来了更高品质的舒心生活。 在松江老旧小区修缮工程中,像北龙潭一样超过20年房龄的住房不在少数,尤其在老城区域,加之老龄人口集中,居民需求多样,改造难度不言而喻。可松江在老旧小区修缮上持续发力不停步,“十四五”以来,全区已累计完成修缮改造28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2.7万户。
1998年,北龙潭小区一排排高层建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一度成为了当时松江老城的热门小区。现年89岁的张锡章在这一年举家迁入,一住便是二十多年。不过,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的新小区却变得越来越破旧,小区的门头不时发生脱落,居民楼的外墙渗水,道路坑洼破损,内部楼梯老化。“老城热闹,人气足,生活也方便,已经住出感情了,可里面确实也有很多问题,所以很矛盾。”张锡章透露,尽管物业也曾经进行过修缮,可也只能停留于小修小补,“没有资金,就没有办法大修。”
2022年,一场面对面的征询工作让很多居民看到了希望。大家得知,在全区老旧小区修缮改造计划中,北龙潭被纳入其中。为了保质保量办好这项民心工程,小区业委会更是邀请了多位居民代表共同商议,张锡章也主动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不仅需要解决旧房渗漏水问题,车位、道路、绿化也都是我们很关心的事。”
结合修缮项目清单,居民们的合理建议成为了修缮计划的重点内容。次年10月,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施工队进驻小区,以“保基本、促提升”为核心目标,对社区7幢居民楼进行全面改造,共涉及居民358户,聚焦群众关切,通过逐一解决居民提出的各类问题,以期让旧房焕新颜。
业委会主任王长云可以说是小区修缮工程的全程见证人,用他的话来说,“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即便开工前做好了全面征询,但开工后却又因小区停车难题而耽误了整体进展。
因为北龙潭小区常年存在停车难题,工程开始后又进一步压缩了居民的停车空间,引发了部分居民的不满。“不能让好事变成坏事。”王长云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居委会,经过与属地派出所等部门协商后,最终,将中山二路北侧部分路段设置为临时停车点,缓解停车矛盾。同时,为进一步做好施工期间的安全工作,居民区还组织成立起一支志愿者队伍,开展“每晚一小时”小区安全巡查,及时排查并上报安全隐患。
民生工程的“人情味”不只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老旧小区老龄人口较多的特性,修缮工程在满足居民基本诉求之余,还进行了更多适老化改造。在内部楼梯安装了靠墙不锈钢扶手,更换了单元门及门禁对讲系统。在室外重新设置了监控、小区电子屏等硬件设备。同时,新建一条健身步道,引入全新健身器材供居民日常锻炼所用。
在王长云看来,这是他在小区住了十多年后经历的最全面的一次改造,“抱怨没有了,矛盾也少了,小区整体氛围也在这次修缮中有了大变样,更多居民觉得,现在的北龙潭才是他们期待中家的样子。”
眼下,距离北龙潭修缮工程竣工已一年有余,耗时大半年的工程美化了环境也凝聚了人心,更成为了松江区房管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生动缩影。
在北龙潭的不远处,南龙潭、黑鱼弄小区的修缮工程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记者了解到,修缮工程将继续统筹考虑居民基础类与提升类需求,聚焦群众需求,总结推广前期成功经验,打造宜居环境。
松江区房管局修缮事务中心主任吴华军直言,老旧小区的修缮并不容易,而面对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松江始终把居民的需求和满意作为“第一标尺”,结合基层干部力量,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其中,中山街道蓝天二村修缮工程还荣获了2023年度上海市“市级文明示范工地”称号和“红花杯”优质工程奖,成为松江区首个获此殊荣的修缮工程。“后续,我们也将继续秉承着把‘老房子’变成‘好房子’的理念,确保‘十四五’老旧小区修缮每年60万平方米,5年30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圆满收官。”吴华军说道,“十四五”以来,全区已累计完成修缮改造28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2.7万户,区内2000年底前建成老旧小区基本应修尽修、应改尽改。
记者:张立 刘青 实习生:吴一骞
编辑:沈莉娜 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