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未来科幻馆里,三体宇宙的浩瀚星云通过全息投影跃然眼前;“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中,铁水打花的千年技艺绽放出璀璨流光;步入“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沉浸式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文化体验,都源自一家从静安区成长起来的企业——风语筑。
二十多年来,这家从建筑广告设计起步的企业,在“文化+科技”赛道上持续突破创新,不仅成为“数字文化展示第一股”,更书写了静安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的生动实践。
2003年成立的风语筑,最初仅为建筑行业提供广告设计服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催生的展馆建设热潮,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契机。“我们抓住‘展馆数字化’风口,融合声光电、VR等前沿技术,推动业务从传统模型广告升级为数字文化展示系统。”企业负责人回忆道。
真正的腾飞,始于2013年。这一年,风语筑正式搬入其位于静安市北高新园区的设计大楼,确立“主题空间数字营造专家”的定位。彼时,企业计划组建千人团队,人才招聘成为最大难题。“静安区的人才配套政策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比如落户政策、高质量招聘会,助力引进关键技术骨干;而人才公寓为青年人才降低生活成本,让他们安心工作、成长成才。”
静安区建立的“民营经济圆桌会”机制,更让风语筑深切感受到高效服务的温度。由区委书记牵头解决企业诉求,让企业更省时和高效。“曾有一次我们在项目推进上遇到问题,通过圆桌会反映后,三天内就得到协调解决。”
2017年,风语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数字文化展示第一股”。企业负责人感慨:“静安提供的全周期服务,让我们得以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研发、拓市场,这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隐形翅膀’。”
走进风语筑研发中心,
创意与技术的碰撞无处不在:
设计师用AIGC辅助创意策划和内容生产,缩短设计周期,提升设计效率,并实现展览内容的实时迭代;工程师调试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智能终端设备,钻研VR/AR交互系统。公司1500名员工中,60%为创意设计与技术研发人员,形成了覆盖数字研发、AI人机交互、CGI视效、VR/AR、全息影像等领域的跨界团队。
“技术是手段,文化是内核,我们要让观众与文化真正‘对话’。” 企业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风语筑的创新逻辑。风语筑紧密围绕国家“全面扩大内需”战略,系统性布局“文化+科技+消费”新三元融合场景,全力开拓新文旅消费场景业务,为内需增长注入文化科技新动能。
“梦回圆明园”VR项目中,风语筑团队用全球领先的虚拟引擎技术和大空间追踪系统(LBSS),以毫米级精度复原了圆明园鼎盛时期的宫殿、园林与生活场景,让圆明园的神秘面纱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变得触手可及。
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内,团队用数字科技展示了中国在航天探索、现代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硬实力”,在世界舞台上讲述华夏灿烂文明。
这些创新实践的背后,离不开静安区打造的“视听静界”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提供的强力支撑。目前,该集聚区已汇聚百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芯片研发、智能终端、内容创制、融合应用的全链条生态,有效降低企业协作成本、提升研发效率。“在这里,找技术伙伴、配硬件设备,往往一个电话就能精准对接。”企业负责人说。
登陆上交所,
是风语筑迈向更广阔天地的起点。
此后,风语筑不断拓展多元化业务,其数字化体验场景持续升级:2019年,在静安市北高新园区打造首家建筑模型博物馆,入选上海“文创五十条”重点项目;同年投资建设的乡宿文创综合体“放语空”,被评为杭州“十大文化新地标”。2020年起,企业加速布局沉浸式产业和5G后端应用,打造国内首个沉浸式网红直播+艺术展览新空间AH SPACE;开创新型非盈利艺术机构“雷电所”,构建中国沉浸式产业布局投资数字艺术平台;打造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用艺术赋能城镇可持续发展,打造青年友好型县域,建设长三角艺术文旅新地标,为有志青年施展才华、创造价值搭建广阔舞台。
从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国家级文化项目,到世界技能博物馆、合肥城市记忆馆等原历史建筑的改造焕新,再到“朱熹文化馆”“蔡志忠美术馆”等特色文化体验空间,风语筑的足迹已遍布全国,打造出上千座数字化体验空间,涵盖城市规划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主题场馆,多次获得“上海市静安区政府质量奖”“中国VR50强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荣誉。
风语筑打造的“合肥城市记忆馆”、参与运营的“寿县二十四节气馆”“苏州·未来科幻馆”“上海奉贤在水一方·科幻馆”等项目,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苏州·未来科幻馆早鸟票开售10天营收超500万元;寿县二十四节气馆开馆50天入馆人数破5万,营收超200万元;“在水一方”科幻馆三体展开业两周核销破百万,并入选奉贤新城功能导入事项,为新城发展增添特色产业新引擎。
“用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传承,民企大有可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本,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主动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为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企业负责人表示。
从初出茅庐的建筑广告设计公司,到辐射全国的数字展示龙头企业,风语筑的故事仍在续写。而静安区的实践证明: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供全周期服务,构建完善产业生态,或许正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静安答案”。
记者:陈洁
图片:受访企业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