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会举行。会上发布了市级部门、区级政府、街镇三个组别的“十佳创新实践案例”以及30个“优秀创新实践案例”。其中,长征镇《厚植营商沃土 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人才高地》获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当前,普陀区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长征镇以“政策引才、平台聚才、服务留才”三箭齐发,着力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人才高地,助力普陀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孵化器和服务中心”。
政策引才:双轨并进,破解人才后顾之忧
长征镇发布2025年全市首个镇级人才政策《“才聚长征”实施办法》。政策围绕人才发展的“两个家”而设,提供资金补贴,对准了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并在引才立项、金融投资、人才管家、综合保障等多个维度提供政策扶持,吸引国内外,特别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人才来沪。“‘小家’侧重人才个人及家庭生活保障,‘大家’侧重人才创新创业与事业发展支持,两者形成互补,特色鲜明。”长征镇经发办副主任陆敏超表示。
政策的吸引力与高效性,在苏伟杰的故事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作为诸葛科技的创始人,苏伟杰深耕AI赋能居住服务产业多年。为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和销售资源,他邀请牛津大学人工智能学博士团队在普陀区设立干将如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长征镇迅速响应,不仅为公司协调了天地科技广场180平方米的免租办公场地,更同步落实了人才公寓资源。“从办公场地到人才公寓,政府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确保团队‘拎包入住、即到岗开工’。”苏伟杰感慨道。
项目对接会
平台聚才:路演大厅激活创新“强磁场”
近年来,普陀积极打造专注服务人才的空间载体,在全市率先推出首个“海聚英才”常态化路演大厅。位于长征镇信泰中心的路演大厅,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一个高效运转的资源整合器。它积极对接“海聚大赛”参赛项目,并设置“聚、创、链、融”四大板块,导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资源,成为人才与项目、资金、金融等对接和落地转化的常态化平台,实现了把国内外尤其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引流的项目和人才留下来,将参赛项目转变成投资项目,将参赛人才转变为引进人才。
自路演大厅启用以来,通过路演开放日、政策一点通、服务零距离、菁英思想汇等系列活动,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汇集。数据显示,路演大厅累计开展活动125场、参与8577人次,其中路演开放日26场,共有156个项目参加。更令人欣喜的是,已有20家“海聚英才”活动企业成功落地,其中多家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区域企业,有效促进了区域间人才与产业资源的联动。
“海聚英才”常态化路演大厅洽谈区
“引才”“聚才”,最终要落脚于“留才”。如何将宝贵的人才“资源”可持续地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动力”?长征镇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引才”与“留才”并重,构建一个从政策扶持到生活关怀,覆盖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对于怀揣梦想的创业者而言,资金与场地是启航的关键。长征镇深谙此道,以精准有力的金融支持和空间保障,为人才项目“扶上马、送一程”。例如,通过给予人才项目金融支持,建立风投跟投机制,搭建高效资本对接平台,进行专项信贷扶持等。
如果说事业平台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那么无微不至的关怀则是留住人才的“粘合剂”。对此,长征镇配备人才服务专员,提供“全生命周期帮办代办”,优先协助解决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需求,并在人才发展、政务服务、法律咨询、财税申报方面给予一站式集成服务。
人才系列活动
“我们将企业和人才的反馈作为优化服务的‘指南针’。”陆敏超介绍道,在《“才聚长征”实施办法》的落地过程中,房租补贴申请和融资需求是企业及人才在一站式服务中反馈较为突出的内容。“针对房租补贴,下半年我们会通过‘海聚英才’大赛名额与镇属统筹名额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落实。对于融资需求,则依托‘海聚英才’的路演活动及其他专项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与股权投资机构、创投机构的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记者:张曦
编辑:戴琳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舌尖上的人民坊开业!普陀社区食堂又+1
【提示】普陀区汽车促消费补贴额度即将使用完毕
万里楼组聚合力,社区共治焕新颜
【便民】试用期、医疗期、服务期……一文详解劳动合同里的那些“期”
普陀 你好 | 盛景真如,焕新城市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