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叶
市井少年如何成为足坛精英?
中国足球首征奥运
又蕴含着怎样的艰辛与荣光?
8月4日-8日
“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期间
《时间的赛场》第三季重磅回归!
每期为大家介绍一位
为体育事业奉献一生的
体育工作者
第一期嘉宾:
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贾幼良之子
贾德忠
一、市井少年崭露头角
我父亲8岁开始踢足球,他就读的尚文小学在公共体育场(现上海市沪南体育活动中心)附近,上海有三支足球队在那比赛。
贾幼良就读的尚文小学,今黄浦区黄浦少体校所在地
父亲在我的伯父贾季良的带领下,每个周末都去看比赛或是踢球。公共体育场的场长王壮飞看到踢球的小孩比较多,又因为在夏天赤膊踢球,孩子都浑身乌黑,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名为“全黑队”的小足球队,我父亲是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个。他们自己比较努力,学动作、相互间的配合等,进步很快。之后,全黑队每战必胜,全上海没有一支小足球队能够打败他们。
贾幼良(中)与全黑队队友
二、东华主力广受赞誉
工作后,父亲在一场比赛中被东华队看中,便加入了东华队,之后就没有脱离过。东华队的成员对父亲的评价很高。父亲身高1.71米,体重大概在65公斤左右,他在当时足球运动员中,算是体能顶尖的。父亲田径基础好,学生时期凡是听见学校里有跑得快的,他就要和他们比赛,一定要赶超他们。父亲身上肌肉特别发达、有力量,还有一个就是灵敏,他有很多小动作,可以晃过对手,并且有二次冲刺的能力。
1936年中国足球队在星洲桃李园酒家合影,前排右一为贾幼良
三、奥运之旅虽败犹荣
第六届全运会结束后,李惠堂等足球界人士从参加比赛的队伍里面抽了五六十个表现比较出色的运动员,到香港选拔参加1936年第十一届夏季奥运会的人选。据我父亲说,当时规定选拔要踢三场球,他踢了一场,后面两场就不让他踢了。父亲写信给哥哥贾季良,说“我大概不会录取了”。事实上,父亲在全运会上的表现已经被李惠堂看中,就等于提前录取了。
贾幼良身着1936年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官方制服留影
出征奥运赛场,中国队第一场比赛就和“欧洲种子队”英国队狭路相逢。虽然遗憾落败,但当时欧洲人对这支中国队的评价并不低。奥运结束后,他们和欧洲球队进行比赛,跟职业队踢,赢一场平一场,跟业余队踢,基本上都是赢的。所以说中国足球还是可以的。
贾德忠(右)在录制现场
点击查看完整版视频
部分图:老周望野眼
整理:查雨卉
编辑:郭偲燕
审核:刘智恒
点击上图小程序
小体推荐
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合同示范文本发布,首批782家门店和场馆率先签署承诺书
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2025年,跟着赛事游上海
小体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联系邮箱:shtyx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