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止有一个外滩。
沿着外滩向南3公里,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到了。
以“高性价比”著称的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早已火遍国外各大社交媒体
本组图片均为丁汀摄
掀开塑料帘布,首先听到的是档口店家热情的招呼:“要做衣服吗?旗袍、西装、真丝、棉麻都有。”很多店铺在门头贴上在国内外社交平台的账号,既证明自己能说英语,还可以让消费者关注店铺动向。
在这里,无论老板还是店员,都能操一口流利英语,被网友调侃“人均英语八级”。循着招呼声,看见一个身材小巧的姑娘。抬头看招牌,Linda想必就是她了。
Linda在整理刚刚做好的定制成衣
入境游旅客在定制衣服
“两个月前,全是拿着‘144小时过境免签’的老外们在店里排队量尺寸,我忙得水都来不及喝。”脖子上挂着一根软尺的Jason说,“老外们通常是入境第一站来上海,先来做衣服,然后出去旅游,回到上海以后来拿衣服,也有直接去北京或者西安的,让我把做好的衣服寄到他们的下一站,最夸张的时候,24小时做好直接送到酒店。”Jason的店铺门头上沿贴满了一张张英文名片,这是他最好的广告,“这都是以前的,我这手机里,有7000多个客户,都是朋友介绍来的回头客。”
Jason在给中外顾客推荐定制的西装款式和材质
Nancy在店铺门口给艾米丽试穿她定制的湖水蓝醋酸提花旗袍
下楼已是傍晚,快递小哥们在各个店铺前的收件取件刚刚开始。一线小店的经营者最能感受到市场的冷暖:近年来,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的逐步扩大,更多外国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来到上海,从外滩到南外滩,从魔都标志风景线到“买买买”宝藏地。可以保持长期的业务往来,凭借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手艺功夫,中国人在生意场上的诚信守约向来让老外们心服口服。想起会“六门外语”的裁缝Linda的自豪:“我在上海的小店,做的可是全世界的生意。”
手工定制,不止量体裁衣,就如同上海不止有一个外滩。漫步董家渡,这里还有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商船会馆,华灯璀璨的金融城……从偏居一隅的海港渔村,到繁花盛开的现代都市,变迁的是城市外立面的更新,不变的是城市的精神内核。
编辑 / 孙冲 王云嘉(实习)
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丁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一周连连看丨黄浦冰品地图来啦;南京路将开启“进博狂欢”!
2. 气温又要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