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七旬老人心脏奇迹回缩36毫米!中医三伏天“温针灸”破解终末期心衰困局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8-04 11:13:44

“辗转多家大医院,一直看不好,整个人很消极的……”谈及多年心衰求医路,73岁的杨老伯几度哽咽——心脏肿胀至常人两倍大,步行几步濒临窒息。在静安区中医医院心病科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下,这颗衰竭的心脏竟在三个月内回缩36毫米,创造了生命奇迹。

绝望:换两次瓣膜难阻心脏“吹气球”

2007年,杨老伯因风湿性心脏病导致慢性心衰,虽然在外院置换了二尖瓣、三尖瓣,却难阻心衰进程。2023年起,他的心脏加速扩大,虽服用国际前沿抗心衰“四联药”,仍陷入“稍动即喘、夜不能卧”的绝境。今年4月心超显示:左心室94毫米(正常值约50—55毫米),射血分数(EF值)仅30%,不足健康人的一半。

破局:三伏天里“针药并施”唤醒心阳

静安区中医医院心病科团队接诊后,精准辨证为“阳虚血瘀”。面对患者90/50mmHg的低血压危局,果断调整西药方案的同时,

启动中医“强心组合拳”

——

内服强心方:

益气温阳治本,活血通脉治标;

温针灸绝技:

选取膻中、内关等穴,借艾热穿透之力温通心脉;

外治三联法:

穴位贴敷+中药封包+经络点穴,多通路激发阳气。

“患者胸闷气急、一动就出汗、晚间尿频等症状,在中医看来,都是阳气虚衰的表现。”心病科副主任裴雯介绍,治疗特别抓住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机,强化温阳干预。“使用针灸刺激穴位,借艾热把温热之性引入到身体里,使其能够通行脏腑经络,达到益气温阳的效果。”

数周后,杨老伯惊喜发现夜间心悸消失,四肢转暖,夜尿从多次减为1次,“终于能踏实地睡到天亮”。

奇迹:心脏回缩36毫米重启生命之门

7月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左心室从94毫米回缩至58毫米,EF值提升至33%。更关键的是,患者重获活动能力,血压稳定至115/70mmHg,心率70次/分。

“经过治疗确实是好了很多,感觉有活下去的希望了。”他兴奋地表达着重获新生的喜悦,“现在笃笃定定能走2公里,心情好了,身体就跟得上来了。”

“温针灸不是简单热疗。”裴雯解释,针对难治性心衰,中医“温阳活血法”可提高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预后康复。

裴雯指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黄金期,温针灸作为“冬病夏治”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适合在夏季改善虚寒体质,对慢性心衰、支气管炎、哮喘、小儿过敏、腹泻等疾病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医院心病科提供的治疗方案已让多位难治性心衰患者获益;该科室所开展的研究项目——《“内外同治”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已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科研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