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假期出游,小心潜伏在草丛中的“吸血杀手”!

转自:上海宝山 2025-08-03 17:38:06

在暑假里,不少家长为孩子安排了丰富的户外活动,尤其是爬山等亲近大自然的项目。但在户外要特别小心潜伏在草丛中的“吸血杀手”——蜱虫的侵扰

图片来源:摄图网

潜伏在草丛中的“吸血杀手”

蜱虫是一种寄生性蛛形纲动物,体型微小,未吸血时仅芝麻大小,吸血后可达黄豆粒大小。

它们广泛分布于草丛、灌木丛、森林及动物皮毛中,通过感知人体体温、汗液气味等锁定宿主。

蜱虫叮咬时分泌麻醉物质,常附着于皮肤薄弱且隐蔽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腋窝、腹股沟等。

蜱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呈球形或椭圆形,颜色多为黄褐色。

幼虫:体型微小(约0.5毫米),仅有6条腿。

若虫:有8条腿,体型比幼虫稍大,但仍未达到性成熟。

成虫:体型较大,雌雄异形。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

不只是“痒”,更可致命

直接伤害

蜱虫叮咬,可致局部瘙痒、红肿、溃疡、过敏反应,严重时引发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传播疾病

蜱虫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等。

科学防治的四个提示

户外活动防护

01

穿着:穿浅色长袖衣裤,束紧袖口、裤脚,避免穿凉鞋。

趋避剂:在衣物和裸露皮肤,喷洒含避蚊胺(DEET)或驱蚊酯的趋避剂。

路线:避开草丛、灌木丛等高危区域,勿在草地久坐。

居家与宠物管理

02

宠物驱虫:定期为猫狗等宠物使用驱虫药物,户外遛狗后检查动物体表是否有蜱虫叮咬,避免其将蜱虫带入室内。

环境清洁:清除庭院杂草,喷洒菊酯类杀虫剂,减少蜱虫滋生地。

叮咬后正确处理

03

快速移除

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均匀拔出,避免挤压或旋转。

消毒处理

用酒精或碘伏清洁伤口,若口器残留,需及时就医处理。

观察症状

叮咬后14天内若出现发热、乏力、血小板减少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叮咬史。

高危人群特别防护

04

户外工作者、旅游者等需加强防护。建议随身携带驱虫喷雾,活动后彻底检查全身,尤其是儿童和宠物的毛发。

这些操作不可取

错误方法

用手硬拽、烟头烫、涂抹香油等,可能刺激蜱虫。

忽视症状

初期症状类似感冒,易误诊延误治疗,需结合叮咬史及时排查。

蜱虫虽小

危害却大

通过科学防护、正确处理和及时就医

能有效降低风险

安全享受假期风光!

编辑:潘乔雨

资料:健康上海12320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