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身边人讲身边事丨黄楚彦:送法上门,让法治温暖穿透“最后一道门”

转自:上海普陀 2025-08-03 09:02:31

“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句话,是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党员黄楚彦心中始终高悬的明灯。作为一名党员律师,她深知“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不是一句空的口号,而是需要用脚步丈量、用行动践行的庄严承诺。

送法上门,温暖独居老人心

2023年的深冬,黄楚彦接到居委电话,有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急需法律帮助。交谈中,她得知年过八旬的老人在过去一年里,经历了独子和老伴的相继离世,如今想与侄子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为了确保老人的意愿得到合法保障,黄楚彦先后三次上门,仔细核对每一个细节,反复与老人和侄子沟通协商,最终拟写出严谨的遗赠扶养协议。如今,老人家中时常传出欢声笑语,侄子每周雷打不动地前来探望,这份跨越寒冬的法律服务,让孤独的老人重新拥抱生活的温暖。

化解矛盾,法律架起亲情桥

在基层法律服务时,黄楚彦发现法律问题背后常藏着情感纠葛。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找到她,想通过起诉分割与子女的共有房屋。上门沟通后,黄楚彦发现老人居住条件优渥,却因脾气古怪,与子女产生隔阂。这场看似要对簿公堂的诉讼,实则是老人用极端方式呼唤子女关爱的无奈之举。黄楚彦没有急着接案,而是耐心倾听老人委屈,多次联系其子女调解。最终,大家敞开心扉,每周的家庭聚会取代了冰冷的传票,亲情重新流淌。“法律不仅是定纷止争的标尺,更是修复关系的纽带。”黄楚彦感慨道。

特别庭审,法治走进生活里

最让黄楚彦难忘的,是那场特殊的“卧室庭审”。她代理的当事人年事已高、身患残疾。为方便当事人,法庭搬进老人家中。狭窄卧室里,餐桌成了审判席,黄楚彦从法律角度据理力争,还细心安抚老人情绪。看着法官认真记录,看着老人湿润的眼眶,她深刻体会到:“法治不仅在庄严法庭,更应走进每个需要它的角落,守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从“坐堂问诊”到“送法上门”,黄楚彦用实际行动让法律服务穿透最后一道家门,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温暖的法治底色。

资料:区委组织部

编辑:姜天澍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天安千树:当格林童话走近身边,童年DNA又动了→

 华师大智能软件与AI+概念验证中心揭牌启用

 知名服装企业总部正式入驻真如城市副中心

 普陀·遇见新视角|“城市折叠花园”已就位,等你按下快门!

 “华语侨心”华裔青少年暑期研修营成果展演在普陀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