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敦煌热”
一直在延续!
在杨浦区长阳创谷敦煌当代美术馆
可以让你一秒切换到敦煌
敦煌当代美术馆
2025年度大展
“登临出世界”
现已对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以“塔”为探究焦点
依循古丝绸之路
汇聚了自东汉至元代跨越千年的
20余件珍贵文物
以及来自20余位
当代创作者的精彩佳作
传送来自丝绸之路的历史瑰宝
“登临出世界”是继开馆大展“境象敦煌”后,敦煌当代美术馆再度携手国内外文博机构,续写学术和艺术交流。本次展览由敦煌当代美术馆携手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汇集甘肃简牍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瓜州县博物馆、重庆宝林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珍贵藏品,并与大英图书馆、IDP国际敦煌项目等海内外平台展开合作。
馆长杜晨艳表示:“敦煌当代美术馆此次与甘肃省博物馆联袂主办展览,是加深与文博机构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敦煌当代致力于促进跨地区文化交流,既为上海的观众千里传送来自丝绸之路的历史瑰宝,也为文博研究、展陈展示与当代艺术实践的融合提供新语境和新思路。”
敦煌当代美术馆创办于2024年,以敦煌文化为基因,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的研究与展览实践,挖掘并重构丝绸之路文化在当代的思想价值。
塔,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其形态与意涵在文化与技术的碰撞中发展变革。展览依据塔的流变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沿着“浮图、塔林、天宫、地宫、世界之轴”五大章节循序展开。
此次展出的文物类型非常丰富,包括车马仪仗器、石造像塔、绘画、经卷、金银器、陶塑与碑刻等。其中每一件,几乎都有与之对应的当代创作启发跨时空的联结与想象。
在“浮图”一章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郑靖以《映心》回应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宝塔心经》。作为唐代敦煌遗书中的代表性图文文献,《宝塔心经》现藏于大英图书馆,其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塔形结构书写,全文布局仿佛一座楼阁式塔,分为塔座、塔身与塔顶三部分。书法与图像交织出了一种可“行走”的视觉逻辑。
而郑靖通过光影媒介的位移,想象《宝塔心经》写经成塔的精神空间,以绕塔仪式回应千年前佛教徒的纸上行走。值得一提的是,《映心》所采用的字体“汉仪敦煌当代隶楷”由敦煌当代美术馆和汉仪字库联合开发,数字敦煌字库项目支持。
又如,在“塔林”一章中,艺术家林舒拍摄的定州开元寺塔、泛舟禅师塔等影像之塔,与文物陈列柜中的实物之塔彼此观照。
而作为唐初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瓜州县博物馆镇馆之宝《象牙造像》是值得仔细品赏的一座实物宝塔。它以整块象牙浮雕成书页之状,合掌对开,外部浮雕“乘象投胎”,内部雕刻缜密,讲述佛陀从诞生至涅槃的生平故事。一象一世界,一盒千象,279位人物细如毫发。
它原藏于榆林窟,原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本次展出的是由北京工艺美术研究院象牙雕刻大师赵德兴于1984年依原件复制的唯一作品。
让无法亲身登塔的观众“登高远望”
文学创作者们则以文字为砖石,构筑起意象纷呈的“文心之塔”。作家马伯庸为展览特别创作了《庆州白塔咏》,回应家乡赤峰的地景记忆与精神意象。策展团队特邀书法家鲁大东,以书法与篆刻再造此诗。
多媒体艺术团队Funes以《登临送目》为题,将大量唐代佛塔珍贵的高空视角数据转化为观展体验,让如今因保护文物、无法亲身登塔的观众也能“登高远望”,一瞰塔周的山水格局。
艺术家邬建安的雕塑《白日梦的森林》受汉代摇钱树的启发,巧妙呼应从重庆宝林博物馆远道而来的东汉摇钱树。艺术家梁绍基的《天庭》唤起人们对生命存在的深层感知。
参与2025年春季敦煌国际艺术驻地的两位艺术家——侯雨岑与张翀,以及一位建筑师张佳晶,从敦煌的壁画图像、建筑意象与历史文献中汲取灵感,在展览中呈现他们在敦煌驻留期间的在地回应。
针织艺术家侯雨岑以编织为方法,构成由金属缠绕而成的装置《网中千相》,呼应人与人之间复杂而敏感的连接状态。张翀则围绕壁画图像与历史叙事展开实验,以动态装置《大雁》构建一场关于“相”的视觉禅辩。
建筑师张佳晶以塔窟为概念,通过空间形制、参展作品与图像叙事的协同作用,构建了一个时空交错的立体档案。
本次“登临出世界”展览汇通考古文献与当代艺术实践,构筑一座多维叙事之塔。观众可以登临其上,于高处照见世界的深远,于登临中回望自身的尺度。
展览名称
登临出世界 | TA: Higher Heights
展期
2025年7月18日-2026年3月20日
地点
敦煌当代美术馆
杨浦区长阳创谷南三号楼
票务信息
✅ 儿童票:¥9.9
适用于6周岁(含)以下或
身高1.2米(含)以下儿童
✅ 优惠票:¥39
适用于在校学生、教师、
60周岁及以上老人
残疾人士、现役军人、记者
✅ 成人票:¥59
入馆请携带身份证原件及相关有效身份证件
购票平台:携程,大众点评,美团
资料 | 敦煌当代美术馆
编辑 |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