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申工社 > 文章详情

毒性堪比砒霜!100℃也无法破坏!这些大量上市的瓜,一旦发苦千万别吃!

转自:申工社 2025-08-02 16:22:20

点进来的工粉儿,

今天的餐桌上是不是

就有夜开花、丝瓜、黄瓜、冬瓜……

俗话说“夏季多吃瓜,中药不用抓”,

夏天多吃瓜类蔬菜有益健康,

不少人相信“苦味能去火”,

所以当吃到发苦的瓜也不会多想。

殊不知除苦瓜外,

一盘发苦的瓜比砒霜还要毒!

每年这段时间

都有人被“毒”进医院

今年5月,福州的肖先生买了三根瓠(hù)瓜(又名葫芦瓜、蒲瓜、夜开花等),吃到最后一根时,尽管发现味道有点苦,他还是吃了。不久便出现剧烈呕吐、胸闷、气紧、头晕以及腹痛和腹泻等症状。随后,肖先生晕厥并摔倒,被家属紧急送往医院。

2024年6月,杭州的沈大妈特别喜欢吃葫芦瓜,她清炒后一口下去有点苦,她觉得是没炒熟,但出于对葫芦瓜的喜爱和不想浪费,她硬是吃掉了一大半。不久后,沈大妈开始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家人立即把她送到当地医院就诊,她被诊断为食物中毒

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食用瓠瓜的经历,表示吃了几口发苦的瓠瓜,就上吐下泻的也不在少数

△网友留言

一盘苦瓠瓜毒过砒霜

100℃无法破坏毒性

瓠瓜、丝瓜、葫芦、冬瓜、甜瓜、南瓜等蔬菜,都属于葫芦科植物。正常情况下,它们口感清甜,在特殊条件下,会产生一类发苦的高毒性物质:葫芦素

葫芦素是一大类化合物,目前已知的葫芦素有20多种,毒性有强有弱,其中葫芦素C、D、E、I 均有致死案例

导致瓠瓜发苦和有毒的主要成分是葫芦素B葫芦素D,二者具有较强毒性。尤其是苦瓠子中含有的葫芦素D,毒性比砒霜还强

△葫芦素D的结构  

图源:参考文献

它在人体内会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中毒症状在进食后10分钟到2小时便会出现。包括上吐下泻、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毛发脱落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发表在《现代医药卫生》上的

一篇因进食大量苦瓠瓜中毒入院的案例

图源:文献

此外,加热也无法破坏毒性。葫芦素的含量越高,吃起来越苦。更糟糕的是,这种毒素即使经过漂洗、加盐均不能去除,而且还耐高温,受热不易被破坏分解,翻炒、煮沸到100℃都无法破坏其毒性

苦瓜的苦

不是一样的苦

苦瓜也是葫芦科的植物,同样可能产生葫芦素。但别害怕,苦瓜的苦味来源于两类成分:葫芦素和葫芦烷型三萜化合物

苦瓜中葫芦素类物质的含量比较少,而葫芦烷型三萜化合物是苦瓜属植物所特有的,因此苦瓜吃起来有温和的苦味,但不至于难以下咽,正常吃不用担心中毒。且苦瓜不易受生长环境影响,它的野生祖先就是苦的。

炎炎夏日

想要安心吃瓜,

教你3步避免中毒↓

①歪瓜裂瓜不要买

买瓜时尽量不买歪瓜、裂瓜,它们大多生长期没有获得足够的营养。

②做菜之前舔一下

买回家可以切一块靠近瓜梗的瓜肉,舔一下若尝到苦味,整个瓜都不要吃了

⚠️注意,切勿切断很苦的部位,留下不太苦的部分继续食用。

③切瓜厨具要清洗

接触过苦味瓜的刀具、餐具、菜板等需清洗后再使用,避免毒素残留。

夏季是瓜类蔬菜消费旺季,

食用时务必仔细辨别,

除了苦瓜,

其他瓜菜一旦吃到苦味,

应立即停止继续进食,

果断丢弃,以防中毒!

快转发到相亲相爱群,

互相提醒~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国家应急广播、丁香医生、科普中国、央视新闻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茅轶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