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场监管 > 文章详情

日均点外卖2.5次,男子患病需终身服药……

转自:上海市场监管 2025-08-02 12:41:51

累了、饿了、没时间做饭

划开手机

不一会儿就能享受美味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外卖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近日

#男子日均点外卖2.5次患病需终身服药#

登上热搜第一

男子日均点外卖2.5次

血管形成斑块需终身服药

据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微信公众号消息,不久前,该院接诊了一位34岁患者李先生,他因突发胸痛就诊。

经检查

李先生血压达160/100毫米汞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水平为4.8毫摩尔/升,冠脉CTA 提示左前降支狭窄40%~50% 。

医生询问后发现,李先生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日均点外卖2.5次,最爱重辣烤鱼配奶茶,也不喜欢运动。经3个月严格饮食管理(禁外卖)配合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患者体重下降近10 公斤,“坏胆固醇”水平降至2.6毫摩尔/升。不过,已形成的血管斑块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李先生仍需终身服药控制

什么是血管斑块?

斑块由脂质、结缔组织及血液中其他固体成分组成,黏附在血管壁上。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斑块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们不仅仅是血管里的“堵塞物”,更是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前兆”。当斑块增大或脱落,可能会导致血流不畅,甚至完全堵塞,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甚至致人猝死。

此时,爱点外卖的朋友

应该正在瑟瑟发抖

外卖+包装用的塑料盒

可能会让心脏面临更多健康风险

01

塑料包装是“血管毒剂”

近日,国际期刊《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刊发研究称,人类高频率接触塑料产品,与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增加13%有关;动物实验显示,接触塑料外卖盒会改变肠道菌群,引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心肌损伤和心血管病。

另据2024年我国《环境与健康杂志》发布的研究,盛装热食的外卖盒在65℃以上,会释放微塑料及全氟化合物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02

高油、高盐、高糖累加伤害

有研究发现,高销量外卖的脂肪含量普遍超标,单份外卖含油量平均达45克,超出日推荐量50%。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奶油类、煎炸类、烘烤类和速溶类食品中)会促进“坏胆固醇”沉积,诱发动脉硬化。

同时,外卖一般含盐量较高,如一碗酸辣粉含盐8.6克,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两天推荐量。钠离子过量会引发水钠潴留,造成血压升高;血压每升高10 毫米汞柱,中风风险增加30%。另外,外卖的便捷性使奶茶、蛋糕等甜食更易得,持续高糖摄入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速冠状动脉钙化进程

03

营养失衡的慢性绞杀

大数据显示,外卖订单中绿叶蔬菜占比不足12%,膳食纤维摄入量仅为推荐值的1/3。蔬菜中镁、钾等护心营养素严重缺乏,会导致心肌细胞电解质紊乱。外卖还常以精制碳水为主食,使消费者的餐后血糖剧烈波动,持续刺激血管炎症因子释放。

啊?那塑料餐盒到底安全吗?

可以加热吗?

关于外卖餐具的“十万个为什么”

塑料餐盒安全吗?能加热吗?

要看懂塑料制品的“身份证”!塑料制品底部的三角形标志,相当于是产品的“身份证”。

目前,市面上打包盒主要以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为主,一般来说,都是安全的。

PET和PS

耐热性相对较差,不能加热,不能装高温食物。矿泉水、果汁、碳酸饮料的塑料瓶就是用PET材质做的;现在很多奶茶的杯盖用的是PS。

PP

能耐高温,可以用微波炉加热。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材质大多是PP(聚丙烯),这种材质本身安全性相对较高,热稳定性也普遍良好,安全耐热。

但是,请注意

即使是食品级塑料在加热的时候

也不是绝对安全

↓↓↓

有研究人员选取了由PP(聚丙烯)和PS(聚苯乙烯)组成的食品级塑料容器,将其置于1千瓦的微波炉中加热3分钟后,对容器内液体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微塑料(直径约为1微米)以及更小的纳米级塑料颗粒,据估计在1平方厘米塑料中就会释放出422万个微米塑料颗粒和21.1亿个纳米塑料颗粒。

在普通的外带咖啡杯中放一杯100℃的水,静置20分钟后,在每升水中能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可想而知,喝一杯500毫升的热咖啡或热奶茶时,将有5千亿个塑料纳米颗粒进入身体内。

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虽然目前关于其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尚无定论,但已有证据表明,摄入微塑料可能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干扰内分泌系统、损害肝脏功能并引发炎症反应。研究人员表示,在大脑中塑料颗粒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紊乱,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3]。此外,附着在微塑料上的有害物质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为了减少微塑料暴露的风险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先选择环保包装

支持那些采用可降解或纸质包装的商家。

自带餐具

外出就餐时携带自己的筷子、勺子和杯子,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理性点餐

根据实际需求点餐,避免浪费,同时也可以降低因频繁接触塑料包装而带来的风险。

关注食品温度

尽量避免让高温食物直接接触塑料容器。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并不意味着要牺牲生活的便利性

采取“ 三阶防御体系”

最大化减少伤害

↓↓↓

1

关注外卖标签,选择标注“少油版”“轻盐版”菜品,每份钠含量小于1 克为佳;要求商家菜饭分装,避免汤汁浸泡米饭而摄入隐形盐。

2

吃外卖时,用热水简单涮一下过油的菜品,减少约15%的表面油脂;餐后适量饮用蔬果汁,补充钾离子、中和钠离子。

3

注意荤素搭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建议配备可穿戴设备,实时预警餐后心率异常波动。

来源:央视网、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福州市场监管、成都疾控、成都市场监管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