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你知道闵行“端坊”在哪里吗?地名背后还有个传说……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8-01 21:48:01

闵行

经历了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

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基础

它们是民间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更是时光在闵行这方土地上驻足

并留下的印记

我们需要去打捞属于自己的故事

更需要把故事讲下去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来诵读《小辰光,那些故事——闵行民间文学汇编》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静夜闲听——端坊》。

马桥镇联工村有个叫端坊的村宅,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呢!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顾姓青年从浦东郝桥搬到了此地。他苦心攻读,二十二岁考上科举,成了名,做了七品县官。娶了个妻子乔氏,三年后生了个千金,取名叫烈仙。县官求子心切,又娶了个小妾姚氏,并带了妻妾同往庙宇,拜见观音菩萨,焚香许愿,盼生贵子,使顾家传宗接代。结果事与愿违,姚氏也生一千金,取名凤仙。以后,妻妾都不再生育了,因此顾知县闷闷不乐,心里盘算着再娶小妾生个儿子。夫人乔氏得知后,好言相劝,劝他不要再糟蹋人家黄花闺女了,把两位千金抚养长大,不是也有依靠了吗?知县想想是有道理,也就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再说,两位千金小姐聪明伶俐,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熟烂,而且会棍棒拳术,武艺出众。烈仙比凤仙长三岁,姐妹两人同在书房里吟诗作画,有时到后花园去玩枪弄棍,相处得蛮融洽。知县看在眼里,心头满是欢喜。

烈仙十六岁那年,顾知县的同僚们纷纷前来取八字做媒。结果,知县允了松江府何知府的儿子,真是门当户对。知县与夫人乔氏商议后,忙着为女儿筹办嫁妆。转眼两年过去了,凤仙也已十五岁了,来说媒的少说也有七八家。结果,知县点头答应,把凤仙许给娄县唐知县的儿子唐正文。

那一年夏天,正巧疫病流行。顾知县也得了肚痛腹泻病,想不到一夜之间竟急病身亡。乔、姚两位夫人以及两位千金哭得死去活来。好在家里的老总管十分能干,帮县太爷买棺成殓,将丧事料理得有条不紊。两位夫人和小姐终日守灵,待七七四十九天刚过,想不到又传来噩耗:烈仙的郎君——何知府的儿子不幸也染上急病身亡了。这一下对乔氏母女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好在有姚氏母女百般相助,才总算熬了过来。

烈仙未过门,丈夫就已夭折,不知有多少人为她惋惜,也不知有多少人劝她另择夫君,但烈仙都拒绝了。她对叔叔伯伯们说:“我虽然未过门,但生为何家人,死为何家鬼,不会有任何其他念头。”母亲乔氏也曾再三相劝,要女儿改变主意,但烈仙照样毫不动心。这样折腾了两年,人们也就放弃了为她做媒的念头。

那一年,喜报匆匆飞来,妹夫唐正文进京殿试,授官“传胪”。这年年底,唐传胪获恩赐回家成亲。乔、姚两夫人又忙碌了一阵子,又多亏那位老总管胸有成竹,忙而不乱,把婚事办得十分顺利。妹妹凤仙出嫁那天,烈仙既高兴又悲伤,她为妹妹凤仙梳妆打扮好后,马上离开凤仙房间,她认为自己是孤孀,不宜在她房内久留。她回到自己房内,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忍不住哭了起来。

新娘子凤仙随新郎官唐传胪三朝回门,从娄县过来,一队人马数十个,挑礼的,吹吹打打的,护卫的,长长的一个列队。唐传胪身骑枣红马,凤仙坐着大花轿,丫头数名跟随两旁,一路风光来到顾家宅,拜见岳母姚氏、乔氏。

顾家自然大摆筵席,老总管受主人重托,指引大家入席。正厅上一桌是请唐传胪及小姐的,一般挑礼的随从在东、西两厢房内。这时,唐传胪内心有个疑问,他想:我大吉之日,为啥在堂上不见姐姐烈仙呢?我应当去请请她!他转身问了凤仙,并说依礼节上讲应当妹妹去请为宜。凤仙认为有理,夫妇俩就到烈仙房内去邀请。原来,乔氏也在女儿房内,传胪夫妇忙上前下拜请安,向姐姐问好。烈仙也以礼相待。刚坐定,唐传胪就说:你们姐妹俩,从小在一起长大,如今妹妹出嫁了,姐姐仍深居闺房,好不寂寞,还是到我家住上一年半载,消消气闷。烈仙连忙答谢说 :“我要侍候母亲,不能分身。”

当天,乔氏母女难却情面,陪同唐传胪夫妇一起入了席。酒席台上,老管家连连斟酒,传胪酒兴甚浓,四杯下肚就已经半醉,凤仙也觉得头昏目眩,起身到内房去吃杯凉茶。此时,唐传胪见姐姐生得如花似玉,比凤仙要胜过几分,竟然想以诗句来挑逗烈仙。只见他起身施了一礼:“姐姐,我们各吟一首诗如何?”烈仙不知他的心思,随口便同意了。传胪面对烈仙,脱口吟了起来:“仙女在月宫,冷漠伴过冬,青春有几何,随妹共享荣。”烈仙一听,觉得味道不对,正巧凤仙从内房出来坐定,就连忙拉住母乔氏的手,说身体欠佳,失陪了,逃离酒席进了房。

再说,这一年齐巧乾隆皇上南巡。这天,皇上从松江朝东走,骑马来到马桥的紫藤棚。他飞身下马,把马系在紫藤棚上,要紧四处暗访,此地有无贪官污吏,有什么奇闻怪事。有些老百姓告诉他:在端坊,有一个贞节烈妇,她未过门,夫君何公子暴死,事后她一直不肯出八字,不再嫁人……那些老百姓添油加酱,讲得有板有眼。乾隆听了,暗自吃惊,世上竟有如此奇女子?当即回到松江府,连夜召来唐传胪。传胪岂敢怠慢,星夜飞马去见皇上。乾隆叫唐传胪回去,如实将此事写成奏章送来。

不久,烈仙母亲乔氏终日忧忧郁郁而亡,烈仙也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正在此时,这天中午,唐传胪奉旨飞骑送来皇上圣旨,要为烈仙营造“贞节烈妇牌坊”

传胪请来石匠,只用了三天,贞节烈妇牌坊已经完工。只见中间两根石柱高高竖起,足有一丈五尺,两边两根稍矮,也有一丈二尺许,石柱之间有石头横穿,横穿中央预留位置,将凿有“圣旨”两字的石碑嵌放上去。传胪摆好香案,焚香点烛,与烈仙、家人统统跪着朝拜。石匠们架好扶梯,小心翼翼地将石碑慢慢向上移动,端端正正嵌在牌坊横穿上。可是,没想到等石匠们转身要走时,石碑偏偏掉下来了。一连三次,都没成功。石匠工头说:“你们还有不到之处吗?”传胪转头轻声问烈仙:“你想想,还有什么不到之处吗?”烈仙想了想说:“父亲在世时,人们都来取我的八字,父亲请了算命先生,那天在父亲的书房里,算命先生叫我把手心摊开来给他看,他竟然捏牢我的手,抓了几下,我忙把手缩了回来。”传胪又追问:“你再想想,其他还有什么不轨之处吗?”烈仙回答:“没有!绝对没有!”边说边把手指咬破,用鲜血在石碑上写了“贞节”两字。传胪说:“好,再嵌放上去。”石匠们再一次恭恭敬敬地把石碑往上移动,说也奇怪,凿有“圣旨”的石碑竟然端端正正地镶嵌在牌坊的横穿上了,好像敲了铁销子一样,再也不掉下来了。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八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来诵读《小辰光,那些故事——闵行民间文学汇编》本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系列丛书中“民艺乡俗”辑中的一册,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字,在尽量保持民间文学“原始状态”的同时,紧扣本土特色和风情,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确能感受到浓郁的民艺乡俗、生活气息,感受到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和英雄人物英勇无畏、惩恶扬善的正义力量。

2025年8月起,第二十八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陈盈彤
编辑:陈依婷

初审:张瑾欣(实习)

复审:何婷婷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