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发布仪式暨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该活动由中央社会工作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组织联合举办。徐汇区湖南路街道荣获全国 “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 称号,并作为上海的先进典型代表上台领奖。
湖南路街道荣获全国 “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 称号
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坐落于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地带,近年来,街道将传承历史文脉与创新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形成“梧桐先锋”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取得新发展。
“梧桐红先锋”宣讲团讲师带领党员探寻武康路上的红色故事(资料图)
湖南路街道将志愿服务充分融入基层治理,形成“党员带志愿、志愿促治理”的良性循环。构建“社区—片区—街区”矩阵群,党建引领,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破圈融合,形成“1(街道级)+4(网格级)+16(居民区级)+X(社会主体提供)”志愿服务阵地群,实现资源汇聚、联动赋能。
织密“街区治理力工程”服务网,引领辖区100多家单位加入“街区共治委员会”,与58家单位共同打造“金色梧桐”为老志愿服务联盟,以“我为街区做一事”为主题做实常态化志愿服务,助力城市更新和街区发展。
打造“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动员37名专家学者、行业先进成为“梧桐红主播”,进社区、楼宇、学校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志愿宣讲868场,并建立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等20余处“小小馆长日”校外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将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行动力。
“小小馆长日”志愿者们开展校外志愿服务(资料图)
资源共享,精准化服务强动力
该街道精准对接社区多元化需求,将志愿服务真正送到群众心坎上。结合街道音乐街区特色,依托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等专业资源,把“MISA全城古典”“音乐好邻居”等特色项目送进楼宇社区,共惠及10万余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体验到优质文化。
开展“城市守护者”计划,聚焦新就业群体和困难群体等需求,先后推出“咖啡时间”“共护新苗”“免费吃一餐”等关爱志愿项目,覆盖1000余人。街道还邀请49名社区各类能人骨干成为“梧桐合伙人”,鼓励他们主动认领志愿服务项目。街道加强志愿者全流程管理,组建51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项目42个,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比例达83%。
该街道将志愿服务真正融入群众生活,凝聚起深厚、持久的力量源泉。探索形成了上海首部分别针对开放社区和风貌街区的软法治理指引,让志愿者参与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组织沿街商铺代表、楼宇白领、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等参加30余场街区大讨论,形成“问题—需求—资源”三张清单,激发治理活力。实施“全域门责制”,推动178家沿街商铺成为街区共治志愿者,共筑梧桐树下美好生活共同体。
“武康大讨论”共商共议片区治理中痛点难点(资料图)
据悉,湖南路街道将继续做实志愿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促进志愿服务“人人愿为”,不断完善“梧桐先锋”志愿服务体系,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实践经验。
记者:奚亮
编辑:孙清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