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太贴心了!这个街道把政务大厅改造为“老年友好客厅”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01 19:03:22

近日,延吉新村街道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施了一系列“适老化”改造措施,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关怀,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办事体验。

01用细节打造“老年友好型”服务空间

7月30日,78岁的张奶奶在延吉新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惊喜地发现服务窗口旁新增了拐杖安放设施。引导员小王热情地将她引领至1号“老年绿色通道”窗口,并展示了专门设计的拐杖支架。“奶奶,这是‘拐杖安心角’,让您的‘老伙计’也歇歇脚,稳当着呢。”张奶奶试用后连连称赞:“我跑了这么多地方,第一次见到给拐杖安家的。你们想得真周到!”

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观察到很多老人因为拐杖滑落而手忙脚乱,甚至有一次一位老先生为了去扶拐杖,差点把自己绊倒。这个小小的改造,成本不高,却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我们追求的,就是去关注老人们真正需要什么。”

除拐杖支架外,服务中心还将硬质联排椅更换为S形圈椅和舒适沙发,特别设置“老人软座区”,显著提升了老年群体在等候中的舒适度。旁边的便民服务角配备血压仪、老花镜、报刊杂志,俨然一个温馨的“社区客厅”。

02用主动服务破解“数字鸿沟”

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延吉新村街道创新推出“帮办员”上门服务机制。近日,家住控江路的李伯伯需要申请长护险,但不会操作智能手机。通过电话求助后,帮办员小陈次日便携带设备上门,全程指导办理。

记者了解到,延吉新村街道充分利用数据赋能,在辖区内构筑了“一中心二帮办点”的政务服务网络。中心大厅是枢纽,三、四睦邻中心设立“远程事务帮办点”,由志愿者协助居民就近办理各类事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

正是对老人需求的细致体察与共情,让延吉新村街道的适老化改造超越了简单的硬件升级,真正构建起一个充满温度的服务体系。这种将心比心的服务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老年群体的实际困难,更为探索城市为老服务新模式贡献了宝贵经验。